金融科技有別於傳統的銀行業,納入了許多新興的科技技術作為金融業的輔助,小至線上交易、虛擬銀行,大至利用大數據分析金融產業走向。所有的科技都會隨著人們的期待不同而演變,近期,金融科技相關產業的人們卻也對變換中的科技概念又愛又恨。
如今的金融科技,主要為 Web2 派別,例如谷歌 (Google) 、微軟 (Microsoft) 、臉書 (Meta) 等。這些企業在金融方面都採用同樣的管理措施:中央管理,而這正是 Web2 的主要特徵。
Web2 的概念即為藉由一個極大的中央組織管理下層的資訊及活動,在 Web2 的框架下,所有的使用人在執行任何指令時,都需要經過中央組織的認可及記錄。
Web3 進入金融業,未來趨勢是?
近期開始蓬勃發展的 Web3 漸變成為挑戰中央管理措施的宣示。Web3 的主旨為「去中心化」,利用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 (DAO, Decentralised Autonomous Organisations) 進行管理。以區塊鏈 (Blockchain) 技術作為主要的營運基礎,Web3 能做到讓所有使用者成為管理者的組織概念,進而消除中央管理的需求面。
就如同比特幣 (Bitcoin) 剛出現時給傳統銀行業帶來很大的衝擊一般,如今的 Web2 產業也對 Web3 的來勢洶洶感到壓力。然而,作為科技業的一員,各企業們不可能無視這個帶來麻煩的新概念,畢竟若是 Web3 成為了未來的金融科技趨勢,而自己卻因為膽小尚未在第一時間跟進,最終遭拋棄的只會是自己。
因此,目前各大科技公司除了在努力釐清 Web3 到底會不會成為時代趨勢之外,更重要的任務是將 Web3 的概念引進公司。
就算不是直接完整的接受 Web3 的行事作風,能把部分的營運方式納入 Web3 體系也是一種方式。在 Web2 面前,Web3 有一個絕對的優勢:自發性動機。
Web3 工程師會基於自己對於該領域的興趣、熱情,即使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也能運用自己的技術能力開發 Web3 基礎建設。這是因為 Web3 工程師作為系統的建立者,他們雖沒有所謂的「中央組織」給付的薪水,卻能在日後以具有貢獻的開發者的身份,取得系統面的優勢。
有了開發者、也需要支持者
除了發展動機,新興科技最常面臨的問題就是不知道政府是否支持。若是以現行的類似法規作為基礎開發,或許會在日後被政府以不合規定為由而秋後算賬,就如 Uber 在 2014 年遭到交通部關注的事件。
因此,若有地區的政府主動通過相關法規或是表明願意接納新科技,就會成為這些新概念的發展地,例如美國的南達科他州成為信用卡發展中心、德拉瓦州支持有限責任公司 (LLC,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一樣。幾個月前,田納西州通過了承認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 登記的法案,為支持 DAO 開了第一槍。
在 Web3 的前景仍不太明確的現在,有人認為田納西州政府的做法太過魯莽,但對政府來說,能吸引新興科技來設置據點及投資,進而增加就業機會,是個不能放棄的可能性。
Web3 時代來臨,金融歷史會重演嗎?
在過去十年中,金融科技(FinTech)一直是傳統金融服務公司運營方式創新的主要驅動力。它打亂了從支付處理到預測和預算方方面面的常規秩序,催生了許多眾人皆知的金融科技大佬。而 Web3 更標誌著全新的轉移概念,從法定貨幣變成加密貨幣、銀行賬戶變成數字錢包。
新的金融應用功能已逐漸出場,歷史會重演、再推動金融科技的創新嗎?
參考資料:sifted、The Guardian、SkipLevel;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