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NASA 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於去年聖誕節升空,是天文界的一大創舉,也是全世界對於宇宙太空觀測紀錄的一大里程碑。韋伯望遠鏡共花費了 20 多年的時間、耗費了 100 億美元進行研發和製作,可以說是 21 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探索之一。而本週 NASA 也公布了韋伯望遠鏡回傳第一批拍攝到的太空照片,結果並沒有讓人失望。
船底座星雲(Carina Nebula)
船底座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星雲之一,距離地球大約 7,600 光年。星雲是由宇宙塵、各種氣體和電漿體聚集而成的星際雲,也是恆星常形成的區域。
韋伯望遠鏡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研究恆星是如何形成的,而船底座星雲是一個良好的研究區域。過去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也曾為船底座星雲拍攝過幾張照片,但是韋伯望遠鏡拍攝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這張韋伯望遠鏡拍攝的圖像中,我們可以看到星星以及宇宙中的氣體和塵埃。畫面中下半部的塵埃和上半部的氣體形成了一個分界線。由於圖像與海底世界相似,因此天文學家稱之為「宇宙礁」( cosmic reef)或「宇宙懸崖」(cosmic cliff)。
SMACS 0723

圖片說明:的 SMACS 0723 是一個巨大的星系團。距離地球約 46 億光年。(圖片來源:NASA)
飛魚座(Volans)中的 SMACS 0723 是一個巨大的星系團。距離地球約 46 億光年。由於質量龐大,導致引力讓光的路徑扭曲、將更遙遠物體的光放大,因此被天文學家稱之為「重力透鏡效應」(gravitational lensing)。畫面中部分的紅色弧形結構,其實就是因為透過這個效應,讓韋伯望遠鏡可以拍攝到 130 億年前,其他更遙遠星系所發出的光芒。
上面是哈伯望遠鏡和韋伯望遠鏡拍攝同一個星系團的對比圖,左側是哈勃太空望遠鏡過去觀察到的畫面,而右側是韋伯望遠鏡拍攝的結果。從這張對比圖中,可以看到韋伯望遠鏡和哈伯望遠鏡的差異。
韋伯望遠鏡的畫面捕捉到更多的細節,背景中許多較暗的星系也更明顯,也更容易觀察到那些光在經過重力透鏡效應後扭曲的弧度。
南環星雲(Southern Ring Nebula)

圖片說明:南環星雲是一團包圍著瀕死恆星的膨脹雲氣,距離地球約 2000 光年(圖片來源:NASA)
天文學家們想利用韋伯看看星星是如何誕生的,同時也想看看它們是如何死去的。南環星雲是一團包圍著瀕死恆星的膨脹雲氣,距離地球約 2000 光年,由中心一顆垂死的恆星照亮了星雲。左方的圖片是用近紅外線拍攝的,而右圖則是用中紅外線拍攝的。
科學家們對於能夠利用韋伯的紅外功能來研究這些太空中的系外行星感到相當興奮。雖然韋伯望遠鏡不太可能直接看到系外行星,但可以觀察這些行星所環繞的恆星。當一顆行星在恆星前方運行時,恆星的光會穿過行星的大氣層,而科學家就可以研究這些光,並從中確定行星大氣的成分。
史蒂芬五重星系(Stephan’s Quintet)

圖片說明:史蒂芬五重星系由 5 個星系組合而成,距離地球大約 2.9 億光年。(圖片來源:NASA)
史蒂芬五重星系位於飛馬座,由 5 個星系組合而成,距離地球大約 2.9 億光年。這個星系群是所有緻密星系群中研究最多的。
1990 年升空的哈伯望遠鏡在歷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其鏡片直徑 2.4 公尺,大約等於一層樓的高度;而今年將升空的韋伯望遠鏡鏡片直徑為 6.5 公尺,幾乎比哈伯大了三倍,也將是有史以來送上太空最大的望遠鏡。而且正因為它直徑很大,所以在太空中光是完整打開就需要花費兩周的時間。
韋伯望遠鏡讓天文學家能夠看出宇宙中不同的畫面,韋伯和哈伯望遠鏡具有不同的優勢,兩者同時一起運作,拍攝出的畫面對比能為科學家們的研究上升到另一個新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