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Web3 區塊鏈市場約 12.3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將增長到 877.6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45.2%!面對 Web3 快速發展帶來的崛起與轉型機會,將會有哪些創新與機會?
對於未來想要進入 Web3 的創業者或新創,又應該有哪些心理準備或期待?本集邀請台灣最大加速器 AppWorks 的曾意晴協理,揭露 Web3 世界的神秘面紗,並解密新創應如何在 Web3 浪潮中找到定位與機會。
到底什麼是 Web3?用戶終於可以扮演多重角色!
隨著加密貨幣、區塊鏈發展,越來越多人嘗試理解 Web3 的世界,不過,究竟什麼是 Web3 ?
對此,曾意晴解釋,Web3 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名稱,區塊鏈是種技術、加密貨幣是個產物,區塊鏈支持了加密貨幣的誕生,並因此改變了用戶、產品開發者與投資人之間的關係,進而塑造出全新的時代。
曾意晴進一步梳理了發展的脈絡:Web1 也就是網路的誕生,讓用戶得以透過網路取得資訊,出現了像是新聞網等「一對多」的資訊發布方式;Web2 則是在智慧手機與網路普及後,誕生了 Uber 等「平台」,串聯起需求端與供給端的互動;Web3 的時代,由於技術公開透明,出現了人人可信任的系統,用戶、投資人、生產商的角色成為流動的狀態,用戶的重要性與影響力都變大了。
然而,如此一來會完全走向「去中心化」、每個用戶都深度參與嗎?
曾意晴認為也不見得,人們在 Web2 時代知道了極度中心化後會有些負面效果,而在 Web3 的時代,雖然大家有機會可以選擇,但並不是人人都會如此投入,最終可能更像是一種「泛中心化」的狀態。
♦ TO 推薦閱讀:【全新一週 Podcast】元宇宙大爆炸,會炸出什麼新經濟?
先有貨幣才有商品,翻轉市場可能!
在前進 Web3 的過程中,也形塑了很多金融行為,出現典範轉移也同時造就很多機會和挑戰克服,AppWorks 又是怎麼看待趨勢?
曾意晴認為,在過去的歷史中,是「先有商品、再有貨幣」,而現在卻是在產品出現前先有了買賣的代幣,而在 NFT 出現後,才真正有了商品。
曾意晴覺得,Web3 要走進大眾市場,還是要從娛樂相關方面的應用開始,不會因為金融商品的便利而讓全世界消費者買單。而既然要讓人覺得「好玩」,進而參與其中,相關基礎建設也必不可少,總的來說,基礎建設以及能吸引大眾的實際應用,這兩大元素會是主要的關鍵。
在如今的 Web3 創投圈,大家不斷在思考 Web3 的「原生應用」會是什麼,這邊較不像是我們過去經歷過的應用。至於 AppWorks 歷屆的校友是如何面對這些趨勢的?
比較 Web3 的創業者跟過去的創業者,曾意晴認為兩者間許多特質都是類似的,但獲得資金的過程可能更快一些。
曾意晴本身觀察到,成功的關鍵其實是「初心」。因為區塊鏈中有很多快錢、現金流來得很快,但如果不是完整思考過產品和區塊鏈能帶給用戶的改變,這樣也許賺得到錢,但只會是很短期的事情。
從 Web1 到 Web3,真正的核心其實都是用戶,唯有服務有人買、有人用、有人參與,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一件事。

圖片說明: AppWorks 曾意晴協理與流線傳媒戴季全社長透過線上訪談,解析在 Web3 典範轉移下,台灣新創必備的創新思維。
♦ TO 推薦閱讀:NFT 只是 .jpg 還是真有其價值?王琍瑩律師解答 NFT 與加密貨幣核心大哉問
想參與 Web3 浪潮?做就對了!
目前在 Web3 的應用面上,主要還是分為金融與遊戲,但在基礎建設上,則有 L1、L2、節點、開發者工具、礦工等等,但還沒有像我們現在手機應用分得這麼細。
而台灣在 Web3 發展過程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
曾意晴認為,台灣現階段發展得不錯,台灣蠻多做的東西很多偏向幕後工作者,像是錢包、代管等等工具,而並非文化輸出的主要角色。曾意晴也認為,Web3 世界的地域性還沒有很重,在哪個國家並不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AppWorks 接下來即將進入第 25 屆,曾意晴表示,校友文化與社群分布在各地,如果想在創業路上擁有最熟悉的陌生人,或是需要資金與工程師人才,不妨加入加速器。想了解更多 AppWorks 的加速計畫,可以從傳送門過去看看!
訂閱《全新一週》Podcast ,幫你做好全新一週工作準備
>> 訂閱 Apple Podcast
>> 訂閱 Spotify支持我們策劃更多好內容,別忘了留下 5 星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