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經濟體是世界第三大,但創業環境並不友善。根據 CBinsight 資料指出,到目前為止日本僅有六家獨角獸公司。足見日本新創公司數量不足,也不受投資者的期待。為改善上述的狀況,日本近期開始積極拓展新創產業,望搶攻市場潛在的商機。
而提供人資系統雲端服務的 SmartHR,在 2021 年達成總市值 10 億美金(約台幣 300 億元)後,成為日本第六家獨角獸企業,此前有研發人造蜘蛛絲的 Spiber 等獨角獸公司。
改善日本過去的創業環境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佈的 2022 年全球競爭力排名顯示,今年日本的排名下降 3 名,到歷史最低的第 34 位。根據日經報導,參與該排名調查的 Arturo Bris 教授指出背後的原因是,「日本政府的效率性存在問題」。
為了改善政府長期效率不彰的問題以及改善國內創業環境,日本近日宣布設立「新創大臣」一職,擔任新創與政府的溝通管道,並希望在 5 年內新增 10 倍新創企業數量,展示對於此領域積極的野心。
首相岸田文雄透露,希望此舉可以改善國內新創環境落後的處境,並刺激國內經濟成長,縮小企業體規模的落差。
♦ TO 推薦閱讀:日本設立「新創大臣」職位、南韓新創部積極培育獨角獸,台灣創業生態系卻在亞洲四小龍墊底
晉身獨角獸行列的 SmartHR 人資系統服務
創立於 2013 年的東京,母公司 KUFU 提供個人化管理平台的雲端服務。2015 年,他們推出 SmartHR 服務,並在該年得到 Techcrunch 日本新創競賽首獎。
該服務自動化人事管理和勞動保險等相關書面程序,讓管理者或人資可以從繁瑣且耗時的管理業務中解脫。
透過將新進員工到職手續、年終調整計畫等資料放上管理平台,同步連結考核、薪資系統,在一個平台集中管理所有的數據。管理者也可以直接一覽平台上整合的數據,做出有利於績效的業務調整。
SmartHR 指出該系統可以增加營運效率,有效減少 1/3 工作量,增加員工生產力,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專注在重要任務上。
♦ TO 推薦閱讀:豐田、日立都投資,日本獨角獸估值破 600 億台幣,誓言在 AI 領域超越 Google!
因應日本職場多元性,SmartHR 提供 6 種語言介面
考慮到日本職場環境多元,會有不同國家的員工需要使用類似的人資系統服務。該介面語言除了日語之外,還新增了 6 種語言(繁體中文、簡體中文、韓文、越南語、葡萄牙語)。
提供員工輸入「到職手續」、「年終調整」等資料時,有多語言的選項可以選擇,以消彌勞資雙方因語言帶來的誤解,加速相關程序的速度。
♦ TO 推薦閱讀:打造比鐵硬 5 倍的「人造蜘蛛絲」!日本新創獨角獸 Spiber 進軍時尚界,下一步瞄準汽車業
自動化繁冗的書面程序,備受國內投資者期待
服務一推出頗受好評,公司規模也從原本的員工數 200 人增加至 450 人。融資狀況,從 B 輪拿到 1300萬美金(約台幣 3 億元),D 輪更來到 1 億美金(約台幣 30 億元),吸引包括日本汽車大廠 Nissen 、投資公司 500 Startups Japan 等公司響應。
根據 Crunchbase 數據指出,該公司迄今為止已經獲得了超過 1.94 億美元的資金,最終總市值達到 10 億美金。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SmartHR、Bridges、Crunchbase、CBinsight,首圖來源:Smart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