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關鍵報告》中,在未來有一群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先知者,他們可以偵察出人的犯罪企圖,並讀取人腦波的畫面,所以在犯罪發生之前,他們就已經被犯罪預防組織的警察逮捕並判刑。
預測犯罪這樣的幻想劇情,現在真實的搬上現實世界。芝加哥大學研究團隊近期發表實驗結果,用來預測犯罪的 AI 實驗模組,有高達 90 %的預測準確率,可以提前一週就預知風險程度。這樣的結果不只是在芝加哥,其他八個城市的實驗結果都是類似的。
成功實現電影的未來想像?未來透過收集數據,AI 就可以精準分析犯罪趨勢
根據媒體 Insider 報導指出,芝加哥大學助理教授 Ishanu Chattopadhyay 和他的團隊創建了一個「城市雙胞胎」(urban twin)AI 模組來監控 2014 年至 2016 年底芝加哥的犯罪數據,並預測接下來幾週某些犯罪的可能性,範圍設定在兩個街區內的話,就有 90% 的準確度。
根據資料,2020 年芝加哥的犯罪率達 67%,是高於美國平均值的指標城市。也因此成為最佳實驗的地點,他們希望透過這項計畫,能夠有效減低未來犯罪發生率,降低生活的危險程度。
因為收集的資料帶有歧視,讓結果變得不準確!
2016 年,芝加哥警察局使用了一項模組工具,預測出最可能捲入槍擊事件的人,但被爆出這份秘密名單中有高達 56% 黑人男性。被外界質疑這一份名單,對特定的種族和族群有歧視偏見。
而芝加哥大學的「城市雙胞胎」(urban twin)模組也被指控有類似的偏見歧視,因為數據收集的資料,如警方的直覺、民眾的指控等資訊,本身就帶有歧視,可能對某些族群帶有高度危險的預設。
Chattopadhyay 教授面對質疑,提出他們將透過排出特定的資料數據,來降低歧視的可能。實驗團隊進一步,公開背後的數據與演算法,來增加模組的透明度,讓外界監督。
♦ TO 推薦閱讀:來自人性的 AI 只能走向歧視化!演對法為何對高齡者超有偏見?
但他進一步説明,這些預測的數據都是非常可信而且有用的,希望未來可以被使用在高階的政策制定時的參考資料上,而不只是警察的延伸工具。
根據調查報告指出,美國警察業務普遍存在的種族歧視,已經提高了經濟成本,並造成特定貧困區域的不平等。如果希望 AI 能夠準測預測危險,防範於未然,就得先在收集數據的來源上多加一些篩選準則。
本文開放夥伴轉載,資料參考:Businessinsider、University of Chicago,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