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顆手榴彈被丟進了矽谷!」最繁榮的創業時機點已過,真正的衰退期卻才剛開始?

長達多年的創業繁榮正在歷經急劇調整,通貨膨脹的物價飆升、供應鏈混亂和烏克蘭戰爭都帶給全球經濟一波又一波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近幾年新創雨後才剛萌芽的新創公司,這些企業的利潤現值正在被不斷上漲的利率所侵蝕。

一位矽谷退伍軍人說:「這像一枚不確定的手榴彈被丟進了矽谷。」,矽谷正在經歷大洗牌

2021 年是新創高峰值,新創榮景已過?

No year was fatter than 2021

根據研究公司 cb Insights 的資料,全球新創科技業在 2021 年募資了 6,210 億美元,這是 2020 年的兩倍,甚至是 2012 年的十倍,然而目前眼前剩下的,卻是一波又一波艱難的復甦期。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從去年 11 月的峰值下跌了 30%。資料提供商 PitchBook 估計,自 2020 年以來在美國上市的 140 多家創投公司的市值都遠低於他們所籌到的資金總額

一間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廠 Faraday Future 過去籌集了 30 多億美元,現在價值僅為 7.1 億美元 ;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應用程式 Grab 在上市前籌集了 140 億美元,估值為 400 億美元。 今天,它的市值卻只剩下 100 億美元。

矽谷新創衰退期才剛開始?

而矽谷創業的衰退卻只是剛開始,雖然大多數投資者都預計短期不會有太大的下跌幅度,但部分原因僅是因「去年的資本氾濫讓許多公司都還保有足夠的資本餘額」。

根據為新創企業提供企業貸款服務的英國 Brex 公司稱,目前成熟的新創公司都正在以平均每個月 50 萬美元左右的速度消耗掉資金。而 70 人以上的中小新創也因在上一輪融資中籌集了足夠的資金,因此即使以每個月 400 萬美元的燃燒速度,也還是可以支撐到 2025 年

死撐活撐,縮減成本為第一要件?

新創企業控制成本的方式之一,裁員。根據網站 Layoffs.fyi 的資料,自 3 月中旬以來,約有 800 家新創縮減了員工的薪資。土耳其貨物配送平台 Getir 已裁員 4000 多人(佔其員工的 14%)、線上抵押貸款公司 better.com 已經解僱了 3000 人(33%)。 

而另一個常見的策略則是減少行銷支出。根據分析師事務所 SensorTower 統計,自 1 月以來,全球 50 家最大的新創企業在行銷上的支出減少了 43%。

甚至對於這些公司來說,這些營收成本縮減根本不夠,影響程度最大的都是那些早期就跳進新創圈的人,平均而言,他們只有約 20 個月的資本額可以揮霍。

科技市場已走到盡頭?資本方會往哪裡去?

資本方的錢塘還沒有完全乾涸。在歐洲,平均創投資金規模實際上還是略有上升。

資本充足的公司開始拓展其他分支、嗅到了其他機會。隨著炙手可熱的科技人才市場降溫,資方會發現招募人才變得更容易且更便宜,因此這就造成規模小的公司相對搶手。在過去的幾個月裡,IBM、英特爾和Salesforce 等老牌科技公司早已佈局,逐漸收購了多家新創企業。

根據彭博社 6 月 27 日指稱,加密交易所 ftx 正在併購交易應用程式 Robinhood ,當投資者憶起他近日完成的交易,併購價格下降到剩三分之一,投資人紛紛表示:「世界已經改變了。」

對於許多正在草創期的企業來說,這偌大的市場變化甚至可能直接了當的讓公司宣告敗局,不過對於整個創業生態來說,卻可能帶來以往不同的效益。

本文開放夥伴轉載,資料參考:The EconomistNYT,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