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通過史上最大碳市場改革!台灣製造業影響最劇,微軟永續雲如何助力?

6 月 22 日歐洲議會以 450 票贊成、115 票反對、55 票棄權通過世界上首個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的法規,未來企業只要想出口到歐洲市場,都必須付出相對地代價。

且 CBAM 擴展範圍還包括了間接排放,即來自製造業所使用的電力的排放,以更能實際反映歐洲工業的二氧化碳成本。

而此項法規對台灣影響非常之大,台灣製造業主要碳排放主要來源係範疇二之電力,也就是指來自於外購電力、熱或蒸汽之能源利用的間接排放。

微軟永續雲要助台灣企業一臂之力

台灣微軟今(24日)舉辦 Microsoft GreenTech Day 高峰論壇,並宣布推出微軟集結超過 10 年永續管理經驗打造而成的「微軟永續雲(Microsoft Cloud for Sustainability)」,用自動化與數位化加速永續管理來幫助產業。

不僅如此,永續雲還集結了微軟合作夥伴生態系,串聯台灣 ICT 永續綠戰隊夥伴,包括宏碁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研華科技、友達光電、台達電子、伊雲谷等作為台灣 ICT 永續綠戰隊中成員,提供顧問諮詢服務、系統整合和生態系周邊服務等,制定相應永續策略。

戰爭局勢不穩,再生能源影響最劇?

歐盟要花 2100 億歐元才能填補俄羅斯天然氣的缺口,這些都讓歐洲各國加緊腳步大肆佈局再生能源。

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則在記者會上表示:「俄烏戰爭讓全球能源價格高漲,也讓大家更重視綠色能源,減碳更成為 ICT 供應鏈的轉型關鍵,未來將從科技角度協助企業與政府共同面對氣候變遷,推動公私協力邁向淨零,擴展長期綠色轉型的力道。」

串接營運中的環境足跡,企業可達到自動紀錄與計算碳排放量等效益?

微軟這次以累積超過 10 年自身與上下游價值鏈的永續管理經驗,推出的微軟永續雲結合 Microsoft Sustainability ManagerEmission Impact Dashboard(排放量衝擊儀表板)、微軟夥伴生態系、與微軟科技的服務,作為永續核心管理平台的 Microsoft Sustainability Manager

基於 Power Platform 與永續通用資料模型所開發出的 SaaS 服務,透過強大的連結器(connector),能幫助企業串接營運中產生環境足跡的各種 IoT 裝置及 ERP 等核心管理系統,以達到自動紀錄與計算碳排放量等效益。

再透過內建的數據洞察功能,企業更能從營運據點、排放活動、年份或範疇一、二、三等面向,進行深度洞察與分析,進而生成符合 GRI(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DEFRA(英國環境暨食品和農村事務署) 與 CDP(原碳揭露計畫)等機構的報告,來增加企業永續小組製作公開報告的便利性。

企業面臨四大危機,擁抱數據管理一解痛點

面對永續轉型浪潮,台灣政府早已提出 2050 淨零碳排目標與對應計畫,也要求 2027 年全體上市櫃公司必須要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然而碳足跡盤查仰賴專業人力及時間,台灣企業於第一步永續數據收集已舉步維艱。

加上全球環境管理合規要求日益增加,永續管理績效就需符合國際法規、在地政府、全球客戶等多方要求。企業若還是以舊有方式手動資料來收集數據,未來可能因「永續數據落後」而錯失許多機會

台灣微軟首席營運長陳慧蓉先前在《TechOrange》 Podcast 頻道《全新一週》以自身經驗為我們分享過去兩年疫情中,各企業所面臨的四大問題。包括供應鏈短缺、人才短缺、資安問題、永續發展,但企業遇上的這些困境其實都可以透過數位轉型解決。

只要將企業資料上雲後,便能達到數據即時化、透明化,讓科技快速學習,並藉此加速公司數位轉型,而永續數據管理也能一解痛點。

本文開放夥伴轉載,圖片來源:台灣微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