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加密貨幣市場寒冬,Web 2 也是 .com 泡沫後才真正起飛的

幣圈迎來熊市,不只以太幣一路下滑,連比特幣近日也暴跌,不但跌破 2 萬美元大關,更一度跌破 1.8 萬美元。這也讓那些憑藉著比特幣成為億萬富翁的富商們身價大縮水,尤其幣安(Binance)創辦人趙長鵬身家更是縮水近 90%。幣市帶來的衝擊,讓 Google 上對「比特幣已死」的搜索量激增,並可能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加密貨幣大危機,但 Web3 還是具有潛力?

加密貨幣領域的專家表示,這次加密貨幣寒冬以及市場交易的低迷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但 Polygon 的聯合創始人 Sandeep Nailwal 認為,儘管目前市場一片混亂,仍然相當看好 Web 3 的整體前景。Nailwal 也表示,目前的市場狀況不會影響 Web3 的長期發展,經濟低迷更多是由於宏觀因素,而不是 Web3 的任何自身根本性弱點。

Nailwal 也表示,許多風險投資基金已經籌集了大量資金,儘管他們在選擇投資時會更加謹慎,可接受的估值也會低得多,但 Nailwal 預計風險投資會繼續部署 Web3 和加密相關產業。新創推出的項目在這樣的加密寒冬中,應仍能夠籌集資金;若募集資金過程不順利,那不管是進行諮詢、削減成本,努力生存下去就對了,而那些靠代幣投機的人則將會被自然淘汰掉。

Web3 真正的價值是什麼?

「Web3」這個詞從 2021 年開始爆紅,是包含區塊鏈、智能合約、數位資產、去中心化金融、NFT 和 DAO 的技術的第三代網路。在過去的幾年裡,這些創新獲得了全球的高度關注,並將成為新經濟和社會互動的重要基礎。然而 Web3 和過往的網路究竟有何不同?

Web 1 的時代,網路基本上是用來「讀」的。一個個網站像佈告欄一樣,單向提供資訊給大家。進入Web 2 時代,網路可以「讀和寫」。大家透過社群平台可以輕易的互動交流,但是當這些平台越來越大時,也漸漸開始侵蝕用戶的個人權益。到了 Web 3 的時代,資料擁有權將回歸個人所有,並強調去除中心化平台的掌控,因此 Web3 除了「讀和寫」之外,用戶還多了「擁有權」

Web2 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現今的經濟和社會互動,並帶來大量商機和發展。然而 Web2 社交媒體和大型科技平臺的隱私洩露、假資訊、壟斷行為和演算法偏見問題比比皆是,這些問題也已經成為當今網路的主要特徵。企業甚至透過用戶資料,可以進行監視、審查和影響使用者在某些特殊議題上的討論權。

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區塊鏈讓人們能夠擁有他們數位身份和資產的所有權。 Web3 不僅是一波新的創新,更是一個新的機會,使用戶能夠獲得基本的權利,同時又能解決過去技術所產生的棘手問題。

.com 泡沫化後才開始,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從過去的歷史來看,網路經濟泡沫崩潰後,在 2000 年 3 月到 2002 年 10 月期間讓 IT 業界約 5 兆美元的市值蒸發,然而仍然有不少 Web2 網路企業如 Amazon、Google、PayPal 等,都從經濟低谷中存活下來,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並為世界帶來更多有價值的服務。

泡沫後 Web2 才真正開始發展, 在當今這波加密寒冬結束後,是否也能展現出 Web3 的真正價值?

Web3 去中心化網路革命即將啟動。
立即報名 Web3 線上特展,
解密技術背後真正價值!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cointelegraphcryptopotato、,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