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副會長李在鎔與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會面,引起台灣媒體關注,兩大廠合作是否會對台積電以及台灣整體半導體產業造成威脅,各界都在觀察;另一方面,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也面臨困境,在美國就業市場數十年來最緊俏的狀況下,台積電徵才競爭力又輸給了英特爾,可謂蠟燭兩頭燒。
根據《日經亞洲評論》27 日的報導,台積電、英特爾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晶圓代工廠僅相隔 80 公里,且兩廠同樣在 2021 年破土並預計 2024 年投產,但台積電卻在徵才上碰了一鼻子灰。
建廠工人難找、晶片製造人才稀缺
報導指出,光是要在夏天平均溫度高達 38 度 C 的亞利桑那州找到建廠工人就已經非常困難,在招募廠內所需的高度專業技師與工程師上更是困難重重。這是因為晶片製造早已移至亞洲數十年,美國國內並沒有太多晶片製造人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台積電前研發處長楊光磊等人亦都此抱持相同看法。
而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則瞄準工程學院位居全美之冠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ASU),該學院擁有近 27,000 名學生。問題是台積電是否擁有和英特爾匹敵的招募條件?
從人力平台 Glassdoor 的統計可以看出,台積電在美國聘用工程師平均年薪約為 118,000 美元,而對手英特爾開出的平均薪資則超過 128,000 美元。但這兩家晶圓廠也都同樣面臨矽谷軟體企業向同一批人才的高薪競爭,根據線上招募平台 Hired 的資料,美國軟體工程師平均年薪高達 156,000 美元。
台積電企業文化成硬傷,難與英特爾競爭
此外,台積電過去企業文化便難以被美國工程師接受,恐怕成為另一項與英特爾競爭人才的「硬傷」。在許多全球頂尖企業員工使用的美國匿名論壇 Blind 上,台積電的評分僅獲得 2.9 顆星,大多數員工都在上頭抱怨,在台積電工作無法兼顧生活與工作間的平衡,且壓力相當巨大。
其中,「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分數最低,僅有 2.1 顆星。留言底下更有許多抱怨指出,內部高層官僚體制相當老派,甚至有「對待員工像犯人」這類激進評論出現。相較之下,主要競爭對手英特爾為 3.5 顆星,三星則跟台積電拿下差不多的分數,3.1 顆星。
♦ TO 延伸閱讀:【台積電的隱憂】美國人受不了這麼長的工時!亞利桑那州最大問題可能是「文化衝突」
「把美國人送來台灣一年受訓」計畫碰壁
《日經亞洲評論》引述消息來源指出,台積電原計畫在亞利桑那州徵才,並把美國人才送來台灣受訓一年,然而要找到合格員工的困難度實在太高,最後決定在台灣徵人。
2021 年 7 月,便曾有一位來台受訓的台積電美國設備工程師在 Glassdoor 上 po 文大抱怨,列出一長串台積電缺點,包括工時超長、開太多會以及因為是製造業所以內部使用的軟體過於老舊等,他也在評論內指出台積電若不能保證員工有符合常理的時間陪伴家人,同時保有不錯的福利,「那在招募人才方面,怎麼可能贏得了就在附近的英特爾?」
事實上,碰到找不到人才狀況的不只台積電,其他像是高通(Qualcomm)、輝達(Nvidia)、超微(AMD)等都在台灣與印度擴大工程師團隊,因為他們在美國也遇上相同的問題。
三星與英特爾碰頭,台積電另一個危機?
除了在美國遇上招募人才的問題,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近日與韓國三星電子李在鎔會面並討論晶片合作,韓國媒體分析指出,若雙方強強聯手建立更緊密的聯盟,有可能幫助三星追上台積電。
根據韓國媒體報導,李在鎔與季辛格此次會面討論的內容包括了 IC 設計、次世代半導體製造、晶圓代工等雙方可能合作的範疇,業界人士分析,這次雙方會面的意義將不只是兩廠擴大合作,更有可能帶動美韓相關業者進一步結盟,有助三星追趕台積電。
不過,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在接受《中央社》採訪時指出,英特爾與三星兩方在晶圓代工方面是競爭關係,各有不同利益,兩公司在晶圓代工合作的可能性不大,「雙方合作應會避開彼此競爭的晶圓代工領域,從未來性、互補性出發。」
♦ TO 延伸閱讀:進台積電是人生夢想?來台受訓外國工程師真心話:這點贏不了英特爾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