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天氣好熱」就能調降汽車空調溫度!中美車用 AI 語音戰正打得火熱

開車

中美貿易戰開打後,開啟了一段科技冷戰時期,對全球的科技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許多企業也為了抗爭或牽制,而在軟硬體上做角力對抗。今年的烏俄戰爭中,中國知名無人機品牌大疆受到各國施壓,甚至遭到設計平台公司 Figma 的制裁,而這也讓中國開始思考「國產軟體」的重要性。

然而隨著汽車走向自動駕駛、互聯的趨勢,對業界而言,這是相當關鍵的轉捩點。當駕駛人對車輛功能操作的直覺化要求程度越來越高,車輛的互聯科技就必須徹底打造,甚至導入車用 AI 技術。

TO 推薦閱讀:當無人機公司被軟體企業制裁:一場烏俄戰爭,怎麼讓中美科技戰升級至 2.0 階段?  

中國是車用 AI 語音的最大市場

車用 AI 技術能夠做到與駕駛人互動,駕駛人可透過聲音、視覺、觸覺、手勢與其互動。目前 OEM 代工廠商、消費者皆需要運用車用 AI 技術,將車輛的高科技感應器(advanced sensors)、雲端應用程式進行整合,讓行車旅途更安全愜意。

面對車用 AI 語音需求的快速增加,擁有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勢必將成為中、美之間競逐的新戰場。

根據日經中文網報導,隨著 AI 語音技術不斷升級,除了運用在一般家電產品外,近年來更是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快速普及。此外,美國 Deloitte 公司也提到,AI 語音系統產品陣容相當廣泛,除了在教育、醫療、金融等領域皆被大量使用外,預計未來在汽車領域的應用也會大幅增加,並影響全球汽車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

以地區來看,目前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更是使用車用 AI 語音技術的主要戰場。對中國市場的消費者而言,透過聲控語音升降車窗、調整音響的音量及空調的溫度等,幾乎是新車必備的標配,甚至還包含語音搜尋與導航服務,這些功能都仰賴於 AI 語音系統。

TO 推薦閱讀:掌握鋰礦就掌握電動車市場!如何不挖礦也能煉出鋰? 

中、美之爭的新戰場?

目前投入車用 AI 語音開發的公司相當多,但是仍以美國與中國為主,包含中國的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科大訊飛,以及美國的 Amazon、Apple、Cerence、Google、Microsoft 等資訊科技公司,皆紛紛搶食市場大餅。

面對中國市場對車用 AI 語音需求的快速增加,各家公司目標早已聚焦在中國市場,儼然成為中、美之間競逐的新戰場。

日經中文網在報導中提到,中國的科大訊飛已與比亞迪及 40 多家汽車公司簽訂合作協議,並表示預計於 2022 年供貨給約 900 萬輛車使用,較 2021 年的 700 萬輛成績成長近三成。

然而,雖然中國市場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對於中國的公司來說,除了固守母國市場外,海外市場的拓展可能不如美國進入中國市場那樣輕鬆。以中國的科大訊飛為例,美國商務部基於資安監控等考量,早在 2019 年將該公司列為禁止與美國企業交易的制裁名單,導致科大訊飛 2020 年在國外的銷售額僅佔全年度的 1.4%。

面對這樣的問題,美國車用語音助理業者 Cerence 在與國外廠商交易方面會更具優勢, Cerence 的戰略官(CSO)也說:「為了開拓海外市場,中國汽車廠商需要像我們這樣在世界推廣的合作夥伴。」

以 Cerence 公司來說,現階段除了擁有 BMW、Ford、Honda、Toyota 等超過 65 家客戶外,該公司亦於今年表示,未來要積極加強開拓中國市場的力道

不論如何,中、美之間的競爭,相信會有助於促進 AI 技術的研發腳步。隨著各大汽車品牌爭相導入 AI 語音服務,提升車輛的互聯性、安全性、便利性,對汽車駕駛人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日經中文網Nikkei AsiaBloomingprairieonline(1)、 Bloomingprairieonlin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