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2021)年 4 月 22 日正式開行營運的 LINE Bank 今(20)日宣布截至今年 3 月底為止,全台已逾 110 萬用戶申辦 LINE Bank 帳戶。
做為一間沒有實體分行的純網路銀行,LINE Bank 服務不受傳統銀行三點半營運據點關門的時間或地域限制,從開戶到支付、存款、轉帳、綁定、貸款,實現更快速、即時的金融服務,滿足使用者當下的金融需求,現在,每月有近 7 成用戶活躍使用 LINE Bank 服務。
另外,根據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NCCC)的資料統計,LINE Bank 快點卡每月每流通卡平均簽帳金額、每月每流通卡平均簽帳筆數雙雙達到同業市場第一名。
LINE Bank 董事長黃仁埈今日透過全球線上記者會表示,「開行短短一年的時間,我們已經觀察到金融服務的使用情形、以及主要使用族群正在變化,受科技賦能、嫻熟數位科技的 MZ 世代(千禧世代與 Z 世代),渴望在一個服務入口和平台,用更便利、直覺的方式,實現所有金融生活服務。」
黃仁埈自信地指出,像 LINE 這樣擁有長足科技經驗的市場挑戰者,在累積技術平台業務營運、使用者體驗優化的基礎之上,可以利用數位手機裝置,直接觸及終端用戶,有能力更快速、更大規模的開展出便利的創新金融服務。
體驗不順暢那就掰!MZ 世代催生線上金融浪潮
隨著新興科技及 Bank 4.0 思維興起,國際間掀起線上金融、數位支付的新典範浪潮,大型金融機構為主的服務型態,逐漸受到一站式服務平台思維所挑戰。
催生改變的最大原因在於,介於 20 歲到 40 歲的 MZ 世代傾向於從單一個 App 平台,而非分散使用多個的 App 去達成所需要的目的。其次是他們更重視服務體驗,此外,他們如果體驗到不順暢的用戶介面就會毫不猶豫地跳出服務。
無營業時間限制的 LINE Bank 也重新形塑台灣金融服務用戶的使用習慣,根據 LINE Bank 內部數據,開業以來截至今年3月底,超過 7 成的 LINE Bank 貸款用戶選擇在非上班時間(18:00 – 09:00)申貸或撥款。24小時不間斷的服務的特性,讓這群 MZ 世代用戶可更加自由地選擇最方便的時間處理資金需求。
此外,LINE 也分享 LINE Bank 透過官方帳號智能客服,提供用戶免等待、無斷點的服務回應。開業以來,智能客服排解了最高 8 成的總體進線諮詢,不重複使用智能客服的諮詢人次也突破 60 萬。
亞洲多路進擊!LINE 金融服務在台灣、泰國、印尼遍地開花
LINE 的金融服務從 2020 年第四季開始在亞洲地區陸續展開,截至今年 3 月底,全球 LINE 金融服務已經在 3 月底累積到 570 萬用戶的漂亮成績。
除了台灣 LINE Bank 以外,LINE 在泰國、印尼推出的金融服務,也受到當地市場相當熱烈的迴響,其中泰國 LINE BK 更已累積了超過 430 萬用戶。除此之外,LINE 的金融服務也正籌備於日本開展銀行業務。
LINE Bank 總經理黃以孟表示,「LINE Bank 自 2021 年 4 月營運至今,一路上見證了『Bank 4.0』的具體實踐,我們開展出許多專屬於 LINE Bank、具有差異化特色的服務,在創新科技之上,落實了數位優先、互動式金融的基礎。非常感謝各方用戶的信任與支持,未來我們將運用創新科技,開創更多獨特的服務體驗。」
持續豐富金融生態圈!LINE Bank 宣布全力拓展「快點生活圈」啟動夥伴結盟
LINE Bank 開業以來,陸續透過異業結盟、交易綁定的策略合作方式,與 LINE 生態圈及跨界締結生態聯盟。而為了更加致力使用戶在一個金融服務平台下,滿足各種情境的多元金融需求,LINE Bank 今天也在記者會上揭開拓展方向。
LINE Bank 宣布全力邀集更多夥伴加入「快點生活圈」,並期望自「點數生態圈」、「場景生態圈」、「服務生態圈」等三大生態圈構面逐步深化。
一年以來 LINE Bank 與 LINE 生態圈如 LINE POINTS、LINE Pay、LINE 禮物、LINE MUSIC、LINE TAXI 業務合作,亦攜手結盟 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momo購物網、蝦皮購物、foodpanda、Uber Eats、新光三越、屈臣氏、麥當勞,於便利超商、電商網購、餐鮮外送、百貨藥妝、連鎖餐飲、悠活出行等各項生活場域打造消費場景。
LINE Bank 期望持續深化 LINE 生活場景的延伸,來擴展「快點生活圈」全新價值鏈,今年聚焦「悠活出行」並陸續由 iPASS 一卡通打頭陣,LINE Bank 也預告 4 月底前,與 Autopass 合作的行車支付服務即將上線,因應零接觸付款趨勢當道,本次合作將深度整合停車、加油場景,為車主提供免取票零接觸、不必排隊繳費的行車自動扣款服務。

LINE Bank 快點生活圈夥伴募集: 詳情請至官網聯繫洽詢。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