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也要發展無人駕駛卡車!Waymo 能成為卡車產業的贏家嗎?

科技巨頭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自駕車公司 Waymo 宣布,該公司將與知名物流公司 CH Robinson 攜手合作,在德州進行無人駕駛卡車的測試,展現 Waymo 科技研發的優勢,積極跨足無人駕駛卡車領域。

Waymo 公司的自駕車業務包含兩個部分,分別為針對一般消費者叫車服務的 Waymo One,以及專責於卡車及貨運業務的 Waymo Via。一般人較熟知的是Waymo 的自動駕駛叫車服務,對於卡車及貨運業務較為陌生。

Waymo 攜手合作的對象 CH Robinson,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明尼蘇打州的財星 500 大全球物流公司,市值約 120 億美元(約新台幣 3,600 億元),擁有高達 20 萬客戶群,創造每年 2,000 萬趟的運送服務。

Waymo 為何積極發展無人駕駛卡車業務?

根據富比士雜誌(Forbes)報導,貨運卡車司機負責美國境內約 71% 的商品貨物運輸,但自疫情爆發以來,貨運卡車司機的從業人數已下跌 6%,且面臨缺工的困境。

根據美國卡車運輸公司 U.S. Xpress 表示,目前美國還釋出 8 萬名司機的職缺,而美國卡車運輸協會(American Trucking Association, ATA)預測,缺工數字到 2030 年將多達 16 萬人

即便卡車司機的年收入平均可達 10 萬美元,但是高工時、與家人聚少離多、還有必須負擔卡車各項費用支出等,都是造成司機離職尋求其他工作的因素。

一名 CH Robinson 高階主管表示,自動駕駛正在對物流卡車,甚至是整個物流業造成影響;該公司期待 Waymo 的加入,能夠運用科技為物流業現階段所面臨的種種問題提出解方。

台灣的電動車產業鏈如何跟上國際商機?2022 智慧大工廠論壇》致茂電子、鴻海研究院半導體研究所精彩分享!

Waymo 的服務模式藍圖

Waymo 主要的商業模式,是與汽車製造公司合作,打造無人駕駛卡車,再將這一些卡車販售給物流貨運業者,並從各項硬體、軟體的支援服務中收取費用,達到獲利。Waymo 最終目標,是創造「駕駛服務」(Driver-as-a-Service)的服務模式。

近幾個月以來,Waymo 積極拓展無人駕駛卡車業務,簽訂了許多合作協議。Waymo 表示,該公司並無規劃成立自己的卡車車隊,而是傾向透過與卡車製造供應商、物流業者合作,結合 Waymo 的科技技術,推展貨運業務。

Waymo 現階段已將其開發的第五代「Driver」自動駕駛套件系統(一個結合硬體、感應裝置、人工智慧軟體的自動駕駛套件系統)安裝於大卡車進行測試,並同時與 JB Hunt 運輸服務公司、賓士的母公司戴姆勒集團(Daimler)針對卡車的 Level 4 自動駕駛系統技術進行合作。

以本次 Waymo 與 CH Robinson 的合作為例,結合了 Waymo Via 的科技技術,以及 CH Robinson 在物流這一塊的核心能力、龐大規模的資料庫,打造出能夠滿足物流及貨運業需求的產品,以發揮最大綜效。

無人駕駛卡車真的能夠上路?

Waymo 的商業模式雖然前程似錦,但是仍有許多挑戰迫在眉睫。

首先,法規的限制,以現階段而言,自動駕駛科技的演進速度快於法規的修訂,多數國家仍未開放無人駕駛,因此要讓無人駕駛卡車上路、普及化,仍是一段漫長的路。

再者,卡車的龐大噸位,對於道路安全的威脅性較一般車輛來得大,因此無人駕駛卡車科技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會是左右無人駕駛卡車是否能夠上路的另一項關鍵因素。

本文開放夥伴轉載,參考資料:The VergeForbesfcnews,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