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一週 Podcast】健保是台灣最強優勢?精準醫療成全球未來發展趨勢

全新一週

現今社會精準醫療當道,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開發相關生技產品,相較之下,台灣的生技產業發展卻稍顯不足,而這背後似乎與醫療產業有關,兩者的關聯性為何?台灣的生技產業未來該如何在全球市場站穩陣腳,又是否有機會成為亞洲精準醫療治療中心?

由流線傳媒創辦人戴季全主持的 Podcast 頻道「全新一週」,本集邀請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精準醫療暨分子檢測產業協會理事長李鍾熙來聊聊想成為醫療大國,台灣的優、劣勢在哪裡,以及醫療機構是否該產業化。

台灣難成醫療大國原因一:缺乏本土生技產業

欲在全球醫療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生技業的發展會是最重要的關鍵。李鍾熙首先解釋,生技業主要為研發生技產品,如藥物、試劑,市場遍及全球,醫療業則是服務在地需求,兩者隸屬不同產業,卻又息息相關,因為醫療用的產品與服務,皆來自生技業。

李鍾熙以 COVID-19 疫情為例,說明台灣醫療水準高,但仍多採用進口的生技產品。他指出,有獨特的生技產業才能成為先進的醫療大國,而這須仰賴醫療、生技業的相輔相成。李鍾熙表示,醫生在臨床上會接觸各種疾病,臨床經驗能帶來新構想,並形成不一樣的需求,也因而帶動生技業發展,以此創造正向循環。

台灣難成醫療大國原因二:醫療尚未產業化

雖然台灣的健保讓醫療行為變得普及又方便,但台灣醫療業的發展也存在劣勢。不同於生技業的營利性,台灣的醫療多被視為是一種社會福利。李鍾熙認為,台灣現行的醫療更像是一個巨型的國營事業,醫療支出佔 GDP 的比例,和國外相比少很多

李鍾熙表示,以社會福利為導向沒有不好,但代價在於缺少自由市場及影響新藥發展,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恐對醫療業不利。他建議,長照、健檢、洗腎等周邊服務,或許可將其產業化,以此帶動相關發展。例如除了非營利的長照服務機構,也可以將其產業化,建立高、中、低階的層級,避免長照服務的平原化。

另一方面,由於醫院為非營利機構,不能接受他人的投資,必須用醫院的資金購買儀器;同時,醫院的財產屬於地方政府,因此醫院也不能成為投資人。受限於此,醫生做研究的誘因較低,生技產業則無法獲得台灣醫療業的支持。李鍾熙認為,若醫療機構的產業化更加成熟,將有助於創新,並成為帶動生技市場的力量。

TO 獨家寵粉:參加 NVIDIA GTC 2022 大會再抽顯卡!

報名即享抽 GeForce RTX 3080 Ti 顯卡資格>> 點我報名 <<

免費參加️ 900 場 UP 技術講座,還有機會獲得 NVIDIA 獨家好禮>>活動詳細辦法看這裡<<

台灣可以怎麼殺出一條路?

如今,精準醫療成為全球醫療發展趨勢,而與基因有關的技術,則是各國目前重要的研究面向。李鍾熙表示,從 2000 年開始,涉及細胞、基因治療的產品、檢驗、分析、定序起步,發展至今,隨著人們對基因的了解愈深,能夠透過基因片段定序,觀察突變後的基因具有的活性、傳染力。

李鍾熙說明,基因的檢驗可以反映先天、後天的狀況,再結合過去病例、生活習慣等數據,疾病判斷與藥物供給會更準確。就像現在無論是保健食品或是感冒藥,其實都可以做到個人化,在這樣的情況下,主打個人化的精準醫療便會成為未來的趨勢。

李鍾熙也指出,現行常見的應用與癌症有關,因為癌症源於基因的突變,他以肺癌為例,以前只有小細胞、非小細胞,現在則有數十種分類,而在醫學上,透過判定基因突變位點,就能快速對症下藥。

那麼台灣該如何在精準醫療領域找到專攻的方向?李鍾熙認為,台灣的機會在於有全民健保病歷紀錄,數據完整且能持續追蹤,因此可以從這些數據找出方向、開發新藥。此外,廣義的精準醫療,不只是基因、藥物,也涵蓋生活型態和過往病例,而生活型態如飲水、熱量、睡眠、身體狀況等,也能應用科技產品紀錄。

李鍾熙接著建議,台灣可以在這樣的基礎上,結合 ICT 產業、健保資料庫、醫療機構研發人員等,推動癌症精準醫療中心。當然,若台灣要成為亞太地區的癌症中心,仍須有成熟的生態體系,僅靠醫療機構支撐是不夠的。

​​此外,李鍾熙強調台灣在法規上也需要作出調整,一方面,細胞治療與基因檢測、定序技術多樣且發展快速,法規會需要更多的改變和調整,而非依循審查通過才能用的傳統程序。

另一方面,生技產業屬於科學產業,與半導體、電子業隸屬的工程產業不太一樣。工程著重在量產、應用,而科學責重在發明,不僅風險和難度較高,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也較長。

「生醫是十個裡面有九個失敗,剩下那一個賺錢非常的多」,對此,李鍾熙認為在法規、投資面也應有所調整。

而從人才面向來看,李鍾熙表示,台灣現階段基礎人員足夠,能力、素質也不差,但若要促進產業的發展,仍須積極延攬國際上的高階、跨領域人才,吸取各國經驗。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TO 獨家寵粉:參加NVIDIA GTC 2022 大會再抽顯卡!

報名即享抽 GeForce RTX 3080 Ti 顯卡資格>> 點我報名 <<

免費參加️ 900 場 UP 技術講座,還有機會獲得 NVIDIA 獨家好禮>>活動詳細辦法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