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新聞稿】隨著社群平台成熟,創意趨勢盛起,創作者數量快速竄升,在追求有價值工作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在市場上創造出自己的價值呢?(責任編輯:林羽彤)
作者: James Ang
奮鬥文化(Hustle Culture)一詞對許多人來說並不陌生,「賣力的工作會帶來成功」是該文化的核心概念,即使代價是犧牲與家人相聚的時光、假期,甚至是私人時間。雖然工作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這種拚命的步調容易導致過勞,世界衛生組織也因而將其列為一種疾病。
疫情爆發後,人們有更多時間重新思考人生目標,進而衍伸出了一個議題:如果人們專注在工作以外的事物會如何?諸如「熱情經濟」的答案開始湧現。在此模式下,人們能自行決定工作的時間與地點,不但有著高度的自由,對周遭的人事物也擁有正面的影響力。
♦ TO 推薦閱讀:【行銷人大補丸】4 大實用工具,讓你從網紅之海中撈出突破同溫層的 KOL 名單!
趨勢一:市場潛力可期,2022 台灣創作者數上看6萬名
根據 Disciple Media的報告顯示,熱情經濟最初主要是由年輕企業家所推動,全球價值現已超過 380 億美元。
場景回到台灣,熱情經濟持續成長。根據一人力資源機構的調查顯示,許多員工想兼職創作者或意見領袖,因為這些工作不但擁有彈性的工作時間、自由度高,還能身兼多職並把興趣當成職業。目前臺灣已有超過 40,000 名線上創作者,預計在不久後的將來達到 60,000 名。
就規模而言,影片創作是其中非常大的市場,光是亞太區的創作者影片觀看次數 2022 年度預計將有 19.3 億位觀眾。而在臺灣的創作者中,美妝和快銷品各佔了 52% 與 32%,成為最受歡迎的創作類別。
♦ TO 推薦閱讀:【投稿】Instagram 變現、強化觸及 5 大新功能發布,品牌與創作者拉高人氣就看這篇!
趨勢二:結合創意與科技,變現力加乘
數位時代的到來使生產力不再是最高準則,對於創作者而言,能幫助他們管理、簡化並保護內容的科技和工作本身同等重要。
過去,創意往往被視為奢侈品,只有擁有空閒時間和金錢的人,才能成功將點子付諸實行。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只要擁有穩定網路與設備,人人都能輕鬆的使用各種工具與資源剪輯影片、錄製音樂、繪製插畫等創作。
不過,獨立創作者只是熱情經濟的冰山一角。如何運用科技讓創作者和客戶間的聯繫變得更簡單、提供作品的曝光度也成為關鍵。無論是允許創作者在直接平台上共享,或為既有平台加入「變現機制」都可讓創作者在販售數位內容的流程變得更流暢。
♦ TO 推薦閱讀:創造 Uber 核心業務 10X 倍成長!a16z 合夥人教授矽谷科技產品的爆紅秘訣
趨勢三:不必討好所有人?深耕利基市場是關鍵
現在,將熱情轉化為利潤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而熱情經濟的其中一個價值在於:「一千個鐵粉」理論,只要在市場中找到屬於你的那一群知音,願意購買、訂閱或贊助你的作品,看似小眾的生意同樣值得耕耘。
隨著社群平台的成熟,未來毫無疑問地會有更多人加入熱情經濟的行列,運用如線上協作與廣告平台等工具為自己的內容加分,並打造更優質的作品,吸引更多「一千個鐵粉」。
♦ TO 推薦閱讀:別再用臉書思維投放 IG 廣告!專家拆解「探索頁面」,掌握漲粉爆紅秘訣
(本文經 Dropbox 授權刊登,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2022 熱情經濟回溫?掌握3關鍵趨勢,把興趣當職業不是夢!〉。意投稿者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首圖來源:Drop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