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發生腦中風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因「心房顫動」的心律不整問題,而心房顫動在長者族群中相當普遍,甚至也有一定比例的青壯年病人。
尤其近日一波波的冷氣團報到,當氣溫明顯驟降時,民眾就得留意自己的脈搏跳動,研究顯示,有 2 到 3 成的腦梗塞,是因為心房顫動引起的;若心臟有小鹿亂跳、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症狀,不過卻有一部分的患者完全沒有症狀,這也間接成為「隱形」殺手。
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科教授林亮宇先指出,心房顫動已確定能增加中風、心臟衰竭和死亡等風險,若能提早發現即時使用藥物預防與治療,能夠下降 64% 中風、21% 心臟衰竭和死亡的機率。
♦ TO 推薦閱讀:【2030 年不再有傳統醫院】科技加速醫療轉型,從「居家洗腎」開啟居家醫療未來
「愛心鏡 Rhythm Cam」隨時偵測心律不整
因此,為了讓心房顫動能夠更及時的被民眾偵測,台大醫院就開發出偵測心律不整的 APP「愛心鏡 Rhythm Cam」,這也是台灣第一款利用 PPG 技術獲得衛福部許可的心房顫動篩檢手機應用程式。
新竹台大分院心血管中心主任林廷澤表示,該技術是透過照光去偵測血液體積變化,已做過 250 到300 位患者臨床試驗心電圖的驗證,有高達 95% 的敏感度及特異性,只要把手指放在鏡頭上,平放靜置一分鐘能看自己是否心跳規律。
♦ TO 推薦閱讀:如何用科技強化臺灣防疫堡壘?智慧醫院的科技應用,會是未來醫療升級核心!
心電圖需要到醫院
以過去經驗來看,心房顫動的診斷面臨到無症狀等困難,需要民眾做 24 小時心電圖,但這種方法就得需要到醫院,並不適合大量篩檢,而「愛心鏡 Rhythm Cam」只要有照相手機並下載 APP 就能使用,非常適合做全國普篩。
且只要民眾輸入基本資料,雲端平台就會視情況聯繫患者至各台大體系分院,進一步接受診斷與治療。
♦ TO 推薦閱讀:【不只用來支付、傳早安圖】日本用 LINE「看醫生」,門診、領藥都不用再跑醫院
中風後才發現有心律不整的問題
許多人都是等到真的發生中風,才知道原來自己有心房顫動的問題,儘管穿戴裝置蓬勃發展,但目前仍需額外購買其他配備進行量測,藉由台大醫院與敦捷光電開發的心律不整 APP「愛心鏡 Rhythm Cam」,就可讓民眾在家簡單自行檢測心律不整問題,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APP 下載傳送門 >>> Google Play
>>> App Store
♦ TO 推薦閱讀:日本發明超級聽診器,貼 10 秒交給 AI 聽心音判斷有無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