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4 《彭博社》今年八月的報導表示,蘋果為了尋找其他國家以替代中國代工,目前正逐漸提高在印度的製造能力。
然而今年年初《彭博社》專欄評論家指出,印度的文化衝擊將會是台灣科技廠的一大挑戰。下文列出今年年初科技大廠在印度碰壁的案例。
台廠在印度紛紛碰壁!繼緯創之後,富士康也在印度遭逢難題。《彭博》專欄評論家高燦鳴(Tim Culpan)以「台灣科技巨頭遭受印度文化衝擊」為題點出,在緯創事件過了一年後,對於印度員工與文化,「台灣高管還是不明白」。
富士康去年底在印度因宿舍集體食物中毒事件引發抗議關廠,超過 150 人住院。鴻海預計在 12 日讓 500 名工人復工,重啟印度南部的 iPhone 組裝廠。
鴻海科技集團近日已發布聲明指出,近期在印度坦米爾那都邦首府清奈 Sriperumbudur 廠區外圍員工宿舍設施所發現問題,並且推動一系列措施改善。
坦米爾那都邦擁有超過 7000 萬人口,是印度工業化程度最高的邦之一,也被稱為亞洲底特律,包括寶馬、戴姆勒、現代、日產、雷諾等公司的工廠都設置在這。
而這家位於印度的富士康 iPhone 工廠正在生產 iPhone 12,同時測試 iPhone 13 的生產,另外根據媒體報導,蘋果原先也計畫在 2 月之前在印度大規模生產最新款 iPhone,但現在計畫可能改變。
根據報導,在事件被披露後,蘋果責令富士康關廠,直到問題解決。而這個「問題」,根據《路透社》報導,這些在工廠組裝 iPhone 的女性員工們,住在沒有抽水馬桶、沒有自來水的擁擠宿舍,有時食物上還會爬滿蟲子,儘管環境糟糕,但她們為了薪水選擇忍氣吞聲,直到這些不乾淨的食物與環境引發了集體食物中毒事件,這場抗議才發生並且被報導。
印度不是「第二個中國」!台灣企業設廠挑戰多
高燦鳴說,過去數十年來,包括富士康、緯創、和碩、廣達等在內的台灣公司,已經靠著遍布在中國的工廠主導了全球電子製造市場。現在,面對勞動力短缺,以及意識到過去過度依賴中國的事實,台灣公司正轉移至第二大的國家——印度。
♦ TO 推薦閱讀:印度暴動發生後,為什麼蘋果火速處理「緯創」而不是處理「暴動」?
但這次並沒有像在中國發展時順利,包括語言、文化都成為這些台灣廠商碰壁的因素,高燦鳴指出,「印度並不是下一個中國」台灣企業的領導人正在努力適應這個新的認知。
無論是緯創的案例,或是富士康近期的例子,都已經讓台灣管理層發現,當事情發生到一個緊要關頭時,中國地方政府會站在企業這一邊,而不是工人那邊。但印度則相反,原因是印度的地方領導人,在選舉時需要這些選民的支持,而在中國並沒有選舉這個問題。
「沒有時間了!」台廠需要迅速適應印度文化
除此之外,高燦鳴也指出,台廠最大的問題其實是「管理風格」。這是因為台灣企業將越來越需要依賴印度當地領導人,而非台灣人,來管理印度相關業務的設立以及營運,這代表著台廠必須提供足夠的培訓,以融合台灣風格的管理方式,以及印度員工的個性。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指出,該工廠將於 12 日開始重新生產,員工人數不超過 100 人,可能需要 2 個多月才能全面恢復生產。
不過,鑒於客戶需要這些新工廠迅速地擴大規模,高燦鳴指,台灣廠商必須更快速地適應環境,「在急於重新定位全球生產中心的過程中,製造商沒有太多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