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是台灣人最愛用的通訊軟體,也在疫情期間默默出了許多力量,例如在全台家長、老師、學生,為了「停課不停學」而煩惱時,推出教育方案,透過「官方帳號」(OA)功能解決三方困擾,更為全台診所醫院快速認證帳號,讓視訊醫療得以迅速實現,甚至還與心理諮商團體合作,推出線上心理諮商服務等。
《TechOrange》專訪 LINE 台灣企業解決方案事業部資深總監吳方荃,一同來看看 LINE 在疫情期間,是怎麼幫上大忙的吧!
停課不停學,LINE 上的「班級群組」已不適用
時間回到今年 5 月,台灣疫情大爆發,家長得在家上班,還得和小孩一同面對停課不停學帶來的挑戰,而老師可能是其中最為頭痛的。
吳方荃說,LINE 官方帳號首次在疫情期間推出「教育方案」,透過 LINE 的官方帳號功能,解決老師的 3 大痛點。
首先,在以往,若透過家長、老師自己創立的群組,老師若公布了重要事項,往往會被後面的訊息給洗掉,溝通效果有限。
再來,若是家長有私事想要詢問老師,老師往往就得使用個人的 LINE 帳號「做客服」,否則家長就是得在班級群組中發問,於家長、老師而言,這樣的班級群組,都不能算是有效的溝通管道。
LINE 在疫情期間觀察到這項痛點,決定推出 LINE 教育方案,讓一個個班級成為官方帳號,就像是其他商家的官方帳號一樣,由老師統一公布消息。
如此一來,不但設公告不會再被無關緊要的聊天訊息給洗掉,若家長有事想詢問,也能在官方帳號中 1 對 1 詢問,對於家長來說更加有隱私,對老師而言,則能透過官方帳號的自動回復功能,在下班時段找回屬於自己的時間。


就像體會到「外送美食」的方便,疫情趨緩 LINE 官方帳號用量也沒下降
吳方荃指出,疫情雖然趨緩,但 LINE 觀察到,這樣的教育官方帳號需求並沒有因此降低,疫情期間教育領域使用的官方帳號數量 YOY 更成長 3 成。
他形容,這就像是疫情期間,許多人第一次點了 UberEats、foodpanda 等外送服務,卻因為體驗到了它的快速與方便,在疫情後仍然維持著用 App 叫外送的習慣,「已經回不去了。」
先讓雙北國小成為「示範站」,LINE:要拉近老師與資訊科技的距離
吳方荃說,LINE 趁著放暑假時推廣教育方案,先從 3 間雙北的國小開始推廣,培養種子教師,未來將會持續耕耘教育領域市場,他信心滿滿地指出,還沒體驗過官方帳號好處的教師,「未來一定會用得很成功!我們希望能在雙北的國小先起到示範性作用。」
至於 LINE 在推廣教育方案期間,是否嘗試過與政府溝通,讓推廣更為順利?吳方荃點出一個重要思維,那就是做軟體服務起家的 LINE,「一切都還是從使用者需求出發!」利用真正好的服務,創造出 bottom-up 的需求,而非 top-down 強制所有人使用可能沒那麼好的服務。
「而且若沒有聽到第一線老師的意見,那麼我們也不會知道如何改進我們的功能。」他說。
當越來越多的老師體會到 LINE 官方帳號的好處,自然就會有更多的使用量,「LINE 的宗旨本來就是 closing the distance,而教育官方帳號就是要拉近老師、家長與資訊科技的距離。」
而 LINE 在教育領域的耕耘可謂馬不停蹄,只是這個教育領域並不限國小。今年 12 月,LINE 再度與線上遊戲學習平台 PaGamO 聯手提倡媒體素養教育,從遊戲培養數位思辨力、提升民眾對錯假訊息的免疫力。

台灣深陷疫情困擾期間,LINE 快速認證診所官方帳號
除了教育領域之外,LINE 也默默在醫療領域出了不少力。在健保署開放視訊診療後,LINE 加速了認證診所醫院官方帳號的速度。
事實上,在原本疫情期間,就已經有許多診所是有 LINE 官方帳號的,不過有沒有通過「LINE 認證」,可是天差地別。
吳方荃解釋,通過官方認證後,民眾就能知道這是「真的帳號」,而且也能在 LINE 放大鏡中被搜尋到,在疫情期間,LINE 快速認證的診所與醫院多達 845 家,診所也能利用 LINE 直接進行視訊看診。
就像老師體會到教育官方帳號的好用之處,許多從前沒有使用過官方帳號的診所,也開始使用官方帳號,為病患做診後 QA 或是日常衛教。
更重要的是,以牙醫診所來說,不必再像從前一樣,一個個打電話或發簡訊請病患記得來看診,而是能透過自動提醒功能進行通知,大幅減少人力,更能降低病患明明看診時間到了,卻臨時 no show 的機率。
吳方荃說,LINE 雖然幫診所開通了視訊診療功能,但目的卻不是為了取代醫師與病患面對面的問診,而是希望在疫情過去、恢復常態後,已經有更多診所體會到官方帳號帶來的便利,利用這項工具去解決從前遇到的行政流程痛點。
「我們就是和老師、醫師溝通,一邊做、一邊修改方向,希望能透過口碑相傳,提高使用率。」
揪感心!LINE 提供公益帳號給心理諮商團體
不說讀者可能不知道,LINE 的誕生其實與「日本 311 大地震」有關,當時災後的民眾為了可以快速與家人互報平安,井然有序地在公共電話亭排隊打電話,排隊(Line up)和長長的隊伍(Long line)的畫面,激起日本團隊全力投入開發出這款通訊軟體,如今台灣、日本人熟知的 LINE 才會因此誕生,這也是為什麼 LINE 的企業使命會是「拉近你我距離」。
而這樣的企業使命,直至今日 LINE 也沒有忘記。
在疫情期間,LINE 提供免費公益帳號給需要的心理諮商團體使用,例如「心宅配」公益官方帳號就在今年 6 月透過 LINE 提供給需要的民眾線上心靈諮詢、心衛講座、支持性團體以及預約單次 1 對 1 諮詢診療服務,在疫情期間即時提供民眾適切的心理衛生服務與正確資訊,降低心理危機和家庭危險關係的發生或惡化。
疫情期間,不少人因為生活型態驟變累積龐大壓力,有些人一夕之間失去工作,能在家上班的人們,整天與家人關在一起,彼此之間的摩擦難免增加,若還有停課不停學的孩子在家需要照顧,更是一個頭兩個大。
吳方荃說,以心宅配公益官方帳號來說,疫情期間有 200 多位醫師線上提供心理資訊,一場有 30 分鐘,可見其需求量多麼龐大。
至於另一個公益官方帳號「身心靈花園」,則在今年 6 月期間透過 LINE 推出免費直播,邀請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等身心靈專家開講,針對疫情期間的親子關係、伴侶相處、隔離獨處等議題深度分析,分享舒緩壓力的小撇步。
以「拉近你我距離」為企業使命的 LINE,仍然秉持初衷默默陪伴著台灣度過最難熬的疫情日子。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LINE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