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一波醫療難題來勢洶洶,各國無不透過封鎖邊境、加速疫苗施打以避免 2020 年醫療量能失控的情況再度重演。回顧過去一年疫情尖峰時期,若能讓「遠距醫療」及早落地,或許是舒緩醫療量能的一大解方,對於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可以如何開始著手防患未然?
其實,目前在腎臟病治療上即有「遠距醫療」的選擇-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簡稱 PD)即是讓病患在家就能自行完成洗腎步驟,不用三天兩頭跑醫院,同時國際上更有許多國家將此方式納入標準治療指引,這樣的治療方式有哪些優勢?台灣在居家透析的治療成效又是如何?
在家洗腎成趨勢?英美中各國推「居家腹膜透析」遠距醫療指南

過去講到洗腎,第一個印象就是需要常常跑醫院治療,然而根據美國腎病資料年報顯示,血液透析病患因頻繁進出醫院而感染住院的機率,平均高於居家腹膜透析病患的 3-4 倍。
因此,各國腎臟醫學會陸續發表治療指引,指出「居家透析」的重要性。「腹膜透析」即是讓病患在家就能完成治療的方式,只要在家擺放一台健保給付的「全自動腹膜透析機」,睡前依據機器指示完成操作,即能在睡覺時間進行洗腎,而每次洗腎的數值也會上傳到雲端管理系統,讓醫護人員在遠端及時掌握治療狀況。
自 2020 年全球醫療面臨疫情衝擊,居家腹膜透析更成為國際上舒緩醫療量能首推的腎臟病治療方式。
- 義大利腎臟醫學會(Società Italiana Nefrologia)提到,透析病患應盡可能選擇居家透析治療,並透過電訪或視訊進行諮詢,減少面對面接觸。
- 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建議,在疫情間有急洗與初次透析需求的病患,應考量「居家腹膜透析」為首要治療方式。
- 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提及,以規律血液透析病患,在較高感染風險的情況下,可考慮改為居家腹膜透析。
- 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在 2020年也成功在疫情間透過電話或遠距通訊技術,成功管理高達八成居家透析患者的治療狀況。
「數據+遠端管理」讓居家腹膜透析也能做到像醫院的個人化照護

國際腹膜透析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eritoneal Dialysis)更提出,透過「全自動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簡稱 APD)結合「遠距病患管理系統」(Remote Patient Management,簡稱 RPM),這樣數據化+遠端照護的方式,讓病友在家也能擁有個人化醫療的照護。
APD+ RPM 這種遠端腹膜透析治療如何進行?首先,會由醫護人員依照病患的身體狀況,進行全自動腹膜透析儀器的透析處方設定,往後病患每次操作儀器進行透析的數值也會自動上傳雲端,讓醫護人員能依據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個人化的遠距病友照護管理,精準提供進一步的照護服務,包含個人化處方調整,或是進行電訪協助病患解決操作難題。
截至 2021 年 12 月,全球已有 70 個國家,超過 50,000 個病患採用 APD+RPM 的治療方式。現行居家腹膜透析治療方式搭配數據上傳雲端,讓醫護團隊不用像過去只能被動從病患每個月的口述,及手寫資料了解治療狀況,而是能主動透過系統的警示提醒與數據成效,優先提供病患客製化的治療方針,並且提高醫病雙方的溝通效率,使病患更安心。
同時,研究也顯示相較只用 APD ,採用 APD+RPM 這樣的遠距病患照護管理模式能降低 39% 的住院風險及 54% 的住院天數,不只幫助病患提升治療品質,也有助舒緩醫療量能。
台灣遠距居家腹膜透析成效如何?2021 最新照護專家調查揭 2 大重點

台灣目前在 APD+RPM 這樣的遠距腹膜透析治療已推行三年以上,實際成效又是如何?2021 年針對全台 39 家腹膜透析中心的照護專家,進行病患治療狀況的最新調查有 2 大重點
- APD+RPM 對於醫病帶來哪些益處?
• 97% 提到及早改善病患脫水量
• 97% 提到提高病患管理效率
• 90% 提到能更精準地提供病患客製化處⽅ - APD+RPM 對於哪類末期腎臟病病患有更好的治療成果?
• 92% 選擇「剛進入腹膜透析的病患」
• 90% 選擇「有糖尿病的病患」
• 85% 選擇「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
• 82% 選擇「因其他共病住院,且剛出院的病患」
綜合以上國際與台灣的醫療觀察,遠距醫療在許多新興科技的應用後漸趨成熟,也成為各國積極佈局的最新趨勢,當台灣面臨醫療量能吃緊的問題時,居家腹膜透析或許能成為跨入遠距醫療的第一步,透過科技提供腎臟病患更好的治療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