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密 Amazon 的物流大計!從 20 年前開始悄悄佈局,如今超越 UPS、FedEx

amazon

正當供應鏈混亂恐慌之前,全球電商只有 Amazon 老神在在。多年來 Amazon 投入大量資金、超前佈署「重要但不緊急」的物流網,建貨櫃、包船、包機、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統,控制複雜的送貨流程,才能平安渡過疫情。

Amazon 全球消費者業務執行長 Dave Clark 在接受 CNBC 採訪時說:「我認為到今年年底或 2022 年初,我們可能會成為美國最大的物流業者。」超前 UPS 和聯邦快遞 FedEx

這些事情不會在一夕之間發生,「20年來,我們一直在建設物流基礎設施以及趨動它的技術平台,因此,深陷疫情之時,我們仍保持最佳狀態。

Amazon早在 20 年前開始悄悄佈局物流

從 1999 年開始興建美國 5 大倉儲與物流中心開始拓展到其他國家,到 2012 年 Amazon 以 7.75 億美元收購倉儲機器人公司 Kiva,此後,大舉擴建航空運輸機隊、下單訂購 10 萬輛 Rivian 電動車、大舉興建各地貨物集散地…等。

Amazon 穩步建立龐大的物流系統,盡可能掌控每一個運送的環節,包含送貨的方法、運送的交通工具(例如:船、卡車、飛機等)、倉儲的空間、地點,連運送的路線也是在自己的掌握之內!根據顧問公司 SJ Consulting Group 預估 Amazon 現在自有包裹運送已達 72% ,2019 年才 46.6% 。

在今年底的假期購物季, Amazon 的自建配送業務成為一項主要優勢,加上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緊縮和人力短缺,讓 Amazon 擁有核心競爭力,全球跨境電商不塞貨、塞港。

自製貨櫃、改裝貨船、貨機,不用跟別人搶破頭

從出貨開始,運送之旅的第一步就是自製 53 英尺貨櫃,不用跟人搶貨櫃也不用等待!而貨櫃價格從疫情前不到  2,000 美元飆升至今天的 20,000 美元。當時自建貨櫃真是有遠見的投資!

TO 推薦閱讀:鴻海帝國物流與全球供應鏈管理秘訣,都在「準時達」這間未上市獨角獸公司裡!

在過去的 2 年裡,Amazon 已經生產了大約 5,000 到 10,000 個貨櫃,而這些貨櫃一旦上岸美國國土時,一卸櫃可以直接再上高速公路或鐵路,到其他地區的物流中心,不必像其他業者在港口只能卸貨,而裝貨的貨櫃需送回亞洲,這就是自己的貨櫃可以不用還,還可以省下一次卸貨、重新上車的人力與時間成本。

除了自製貨櫃之外,什麼都要掌控的 Amazon,也改裝貨船、貨機。

將原本裝木材、化學品、農產品的船隻,將一些多用途船隻轉換為貨櫃船。而疫情期間波音 777 飛機也可以改裝貨,一台可以運載 220,000 磅的貨物。

全面建立陸、海、空運網路,還自創新航線!

除了利用自己的貨車和飛機外,Amazon 一直在將貨物運往新港口、或是找出新運輸路線,以避免塞港、塞貨。

Amazon 透過租用私人貨船運輸貨物,控制貨物的去向,把貨物送到華盛頓一個不起眼港口,而非把船開到全美最大貨櫃港口洛杉磯。因為洛杉磯港口貨櫃積壓仍然嚴重,一到港就塞,只能等著 2、3 周的延遲。

而貨櫃一旦上岸美國國土時,卸櫃之後,猜猜看會發生什麼事?

貨物被運上國內系統和鐵路系統,然後用卡車運到洛杉磯! Amazon 是在找最快到達的路線,不是最直接的路線。

針對利潤高的商品,Amazon 會完全避開港口,據報導,它們租賃了至少十架長途飛機,這些飛機可以更快將少量貨物,直接從中國運往美國。

薪水、獎金加好加滿,確保物流不缺工

供應鏈積壓的另一個問題是人力不足。

疫情造成的人工短缺,Amazon 利用簽約獎金、更高的薪水,雇用 15 萬名臨時性員工,比去年多了 5 萬名員工。據報導,這樣季節性的臨時性員工,將在250 個新設物流中心卸載、裝載、揀貨、包裝等工作,這也表示 Amazon 提前解決了最後一道供應鏈積壓瓶頸-倉儲容納量問題。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CNBC1CNBC2、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