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Twitter)的 Jack Dorsey 辭職了,CEO 的位置由 CTO Parag Agrawal 接手。可以說現在的矽谷迎來了「創始人領導」時代的終結:蘋果現在由 Tim Cook 執掌,微軟則有 Satya Nadella 領導,Google 由 Sundar Pichai 帶領,哦,Mark Zuckerberg 還掌管著他創立的 Facebook,現在的 Meta。
Jack Dorsey 在一封他寫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指出,儘管有許多論述強調「創始人領導」的重要性,但他認為這反而是一種嚴重的限制。「我一直在努力確保這家公司可以擺脫創始人的束縛,一家公司能夠獨立運作,不受創始人的影響或指導,這點至關重要。」
這些 CEO 都是 PM 出身
除了創始人領導時代漸漸迎來尾聲,觀察 Jack Dorsey 辭去 CEO 職位之後,其實不難發現,現在矽谷有許多 CEO 都是「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ment)出身,為什麼往往是 PM 成為企業的 CEO 呢?
Google/Alphabet CEO:Sundar Pichai
就以 Google 的 Pichai 舉例,他可說是造就了最勵志的 PM 故事。他在 2004 年開始擔任 Google 的產品經理,當時就曾提議要設計一個新的網頁瀏覽器。雖然當時這個提案沒有受到太大重視,但最後證明了他是對的,而這個瀏覽器就是 Chrome,現在佔據全球近 6 成市場。
同時,Pichai 也是推動了 Google Drive 以及 Android 發展的重要推手,在他的任期間,就推動了 3 代 Android 系統,包括 Jelly Bean、KitKat 跟 Lollipop,全球現在有數百萬人在使用 Android 系統。
他在 2015 年成為 Google 的 CEO,並在 2019 年被任命為母公司 Alphabet 的 CEO。Business Insider 指出,Pichai 最大的優勢是他的技術能力以及卓越的領導能力。
♦ TO 推薦閱讀:【投稿】Google CEO 皮采也是 PM 出身!產品經理 PM 究竟在做什麼?
YouTube CEO:Susan Wojcicki
另一名同樣是來自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 YouTube 的 CEO:Susan Wojcicki,她展開在 Google 的職涯時,還是該公司第一名行銷經理(Marketing Manager),並且推出了廣受使用者歡迎的 Google Doodle。
Notion CEO:Ivan Zhao
世界最受歡迎的筆記工作軟體:Notion 的 CEO 趙伊(Ivan Zhao)在創立 Notion 之前,曾在舊金山的線上學習解決方案 Inking 的產品團隊工作過一段時間。
Notion 成立不到 4 年,使用者就突破 100 萬人次,目前已經成長為估值 20 億美元的公司,近年加上疫情影響,Notion 的新用戶數正在大幅上漲。
Slack CEO:Stewart Butterfield
辦公通訊軟體 Slack 的 CEO Stewart Butterfield,他以軟體與網路產品設計顧問身分闖入了產品世界,後來他成為了 Flick 的 CEO 及聯合創始人,接著又回到了產品部門——他曾擔任過 Yahoo 的產品管理高級總監。
他指出,在 Yahoo 擔任產品管理總監是一次重要的學習經歷,成為他日後自己經營的公司(也就是後來誕生的 Slack!)的關鍵養分。
他個人的 LinkedIn 上將 Slack CEO 職位描述地相當逗趣:「在卡通裡,卡通人物通常是往下看才會掉下懸崖,我盡量不往下看!」這段話不但符合 CEO 職位的描述,許多 PM 可能也會點頭如搗蒜。
最知名的產品經理之一:曲曉音
而當代最知名的產品經理之一曲曉音,過去曾在 Facebook 擔任高階產品經理,現為 Run The World 的 CEO 兼創始人。她從 Instagram 開始擔任產品經理,6 個月後,被提升為高階產品經理並從事影音相關產品工作,是創立 Facebook In-Stream Ads 的主要產品經理。
她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為她是個非常「多產」的工作者。不但是一家公司的 CEO,也是知名「作家」,曾出版暢銷書《矽谷產品:36 講直通世界級產品經理》還是 Forbes 中國的撰稿人、中國科技網站 36Kr 專欄作家。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例子,其他像是 Yahoo 的前 CEO Marissa Mayer、微軟的 Bill Gates 也都是產品經理出身,蘋果的 Steve Jobs 就更是史上最偉大的產品經理之一了。
為什麼 PM 可以成為偉大的 CEO?
簡單一句話來說,PM 不是人當的。 最好的公司的領導人,往往是那些能夠理解、同理團隊問題的人,這代表他們擁有良好的跨職能團隊合作能力,並且至少對產品開發的每個階段都廣泛地了解。
而在這點上,CEO 和產品經理是相同的,推特的前任產品經理 Satya Patel 更指出,產品經理其實是個小 CEO。曲曉音則形容,「矽谷的產品經理相當於產品的全線負責人,不僅負責制定產品的功能要求,還負責制定產品線的藍圖和策略。」
第二個相似點是他們需要開次數相當頻繁的會議,且這兩個角色都需要影響他人,可以說「開會、寫文案、和各式各樣的人溝通」,就是 PM 的日常。
在較小的公司、新創企業中,這兩個職位都需要對產品戰略有清晰且堅定的理解,並且說服他人追隨你的腳步與願景。
AppWorks 創辦人、現任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曾在 2013 年的文章中指出:「CEO 往往就是產品經理,因為他們就只有一個產品,而這個產品也就是整個團隊重心。或者說 CEO 不是產品經理的新創團隊,可能從架構上就有問題。」
Google 風投的合夥人 Ken Norton 也如此形容:「長期來看,公司的成與敗取決於產品經理。」
科技業 PM 們除了管理能力,技術力的提升也相當重要!報名《 2022 智慧大工廠論壇》幫你統整電子製造、電動車最新產業趨勢
♦ TO 推薦閱讀:在矽谷最搶手的工作不是工程師,是台灣最不重視的「產品經理」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優異的 PM,日後成為一間企業的 CEO 會是很常見的。
因為在過去的日子裡,他們已經扮演了領導者的角色,而那些「親身經歷過」的日子,往往可以幫助他們更能同理團隊及產品發展的每個階段與困難。
參考資料:ProductSchool、TO(1)、TO(2)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