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董事全面退出中芯國際,那中國未來還會再挖「台灣半導體人才」嗎?

中國,半導體

作者:今周刊 / 侯良儒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日本媒體《日經新聞》曾在今年初指出,中芯國際事實上是由台灣人才在支撐著,然而 2021 年還沒過完,一切已經風雲變色。

蔣尚義、粱孟松、楊光磊等 3 位台籍董事全面退出中芯國際董事會——這背後代表著什麼訊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又會有什麼變化?來看蔣尚義的親自說明。(責任編輯:藍立晴)

台積老將蔣尚義退出中芯股東會,為何代表中國半導體產業「自立自強」的態勢底定?

曾是台積電研發大腦、過去 5 年轉戰中國半導體業的他,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11 月 11 日,光棍節,當中國的電商業、物流業忙成一片之際,對岸極力扶持、欲擺脫美國「掐脖」的半導體產業,也掀起滔天巨浪。

當天晚間,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公告,蔣尚義、梁孟松、楊光磊等 3 位台籍董事,即日起退出董事會,梁孟松仍執掌中芯共同執行長,而去年 12 月才「鳳還巢」、獲聘為副董事長的蔣尚義,則正式從中芯離職。

這是繼去年 9 月底,南亞科前總經理高啟全從紫光集團退休後,台灣半導體人在對岸最大的人事變動,當年由世界先進前總座張汝京創辦、且有多任執行長都是台灣籍的中芯,未來董事會裡,將不再有台灣人列席。

從台積電共同營運長退休後、至今已 2 進 2 出中芯的蔣尚義,後續動向如何?接下來的他,是否會像第一次離開中芯時,再投效另一家中國半導體廠?《今周刊》在這道人事令的第一時間,與這位半導體老將取得聯繫。

正在交接手邊工作、打算 11 月底返回美國舊金山住家的蔣尚義,關於未來是否「再戰江湖」?向來不言老、不言退的他,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我已經 75歲,(未來)除了過平靜的退休生活之外,目前並沒有任何具體的規畫。」他說。

事實上,家人都在美國的蔣尚義,從 1997 年返台加入台積電以來,已離家近 24 個年頭;而今年初他的家族成員,多了一個現在 10 個月大的孩子,只是他迄今還沒有機會見到、抱到這位,他口中與孩時模樣很像的外孫。

至於離開中芯,是否與自覺無用武之地有關?他沒有進一步做闡述,只是對於中國乃至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進展,他認為沒有所謂的「降溫」跡象。「晶圓代工產業目前受到一些『政治干預』,但本質上,它的重要性並沒有改變!」

他口中的政治干預,指的自然是中美對峙引發的政治衝突,這件事,更進而形塑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兩個重要發展。

發展 1:自己的晶圓自己做!各國恩威並施,只為廠商來

第一個發展,是半導體廠集中在少數國家、以「成本」導向的時代過去了。

以往,在規模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考量下,全球晶圓代工的產能,高度集中在台灣、韓國、美國等地,以囊括全球 53% 代工訂單的台積電為例,該公司有 90% 產能在台灣,若是 10 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目前則全數根留台灣。

「半導體廠有群聚效應,全部設在一地,成本會比分散到各處來得低。」蔣尚義說。

但,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引發的缺料危機,改變了這一切。目前,美國、日本、歐盟等政府,陸續宣布「自己的晶圓廠自己建」,並且用建廠補貼、柔性勸說業者,兩路並進招商,至截稿時間,不僅台積電已宣布前進美、日設廠,英特爾也將砸下 800 億歐元(約 2.6 兆元新台幣),在歐洲興建晶圓廠。

TO 推薦閱讀:當國際都砸錢在投化合物半導體,台灣薪資與產業條件有跟上嗎?

至於台積電的「宿敵」三星,也在今年 5 月證實將赴美國德州建廠,預估資本支出達 170 億美元(約 4700 億元新台幣);過去 1 周,8 月才出獄的三星少主李在鎔,更「御駕親征」赴美考察,據傳屆時將決定公司新廠地點。

發展 2:「純中國供應鏈」仍缺技術,人才挖角不會停

第 2 個發展,則是中國將以「閉門造芯」之勢、以自身力量獨立發展半導體產業,這件事情,也被認為與蔣尚義等人的異動有著極大關係。

TO 推薦閱讀:中芯國際 3 位台籍高管全被取代,背後說不出來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指出,從中國半導體產業被美國打壓開始,對岸政府對該產業的布局,就轉為打造一條「純」本土化的供應鏈,舉凡 IC 製造、材料、設備、化學品,都是中國想獨立自主、不被國外技術箝制的產業。

然而,在這個戰略下,IC 製造端的先進製程,卻遇到了無法突破的瓶頸。

台經院研究總監劉佩真表示,當初中芯邀請蔣尚義回鍋,就是希望在公司遭美國制裁之際,能憑著蔣與設備商艾司摩爾的關係,拿到先進製程的關鍵設備 ——EUV(極紫外光)光刻機。「但現在看來,還是沒辦法。」她指出。

TO 推薦閱讀:摩爾定律的救世主,「先進封裝」成為半導體產業的新寵兒!

11 月上旬,艾司摩爾全球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沈波也證實,EUV 光刻機仍無法出貨給中國客戶,但用於成熟製程的 DUV(深紫外光)光刻機則不受影響,意思是,以中芯為首的中國晶圓代工廠,未來只剩下發展成熟製程一途。

先進製程之路被斬斷!中國半導體改拚成熟製程

當先進製程的路被斬斷,劉孟俊觀察,蔣尚義的離開象徵了,原本全力拚搏先進製程、盼成為「中國版台積電」的中芯,正在進行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