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圖來源:Lalamove

COVID-19 疫情使台灣服務業營運受到極大重創,造成內需景氣中斷,據經濟部統計處公布今年 6 月份調查結果,零售與餐飲業的營業額分別年減 13.3% 及 39.9%,創有史以來最大減幅 — 台灣經濟景況「外熱內冷」的警報如何解除?台灣民生產業正面臨數位轉型重要關卡,如何透過科技刺激產業大步邁進? 

《TechOrange》年度趨勢論壇 2021 CONNECT 邀請到貨運物流平台 Lalamove 台灣負責人丁彥宇、線上課程平台 PressPlay 共同創辦人暨知識內容執行長林鼎鈞、台灣第一個餐飲科技創投基金與加速器 Foodland Ventures 扶田資本 CEO 陳瑞弦接受獨家專訪,解析台灣刺激內需市場循環亟需的破壞式創新解藥。

新 GDP 從何而來?市場上最火熱的零接觸經濟樣貌

在動盪時期想刺激內需消費、刺激新 GDP,用戶安心使用是第一原則。為此,台灣的零售、餐飲、物流等服務業者第一要務就是快速調整營運流程。這樣的調整,其實說來簡單、執行卻挑戰重重。

丁彥宇表示,今年台灣升三級警戒之際,Lalamove 馬上推出零接觸配送服務,包括電子簽收功能、鼓勵不用現金不找零、線上儲值給予回饋等服務,把獲得消費者、貨運司機的信賴放在優先順位,也利用數據驅動預測提升服務效率,訂單量不減反增,在疫情期間達成訂單量暴增 5 成的亮眼成績

實體購物難,線上消費的路反而被打開來。Pressplay 在疫情期間則觀察到理財、健身、營養、烘焙這三大類型課程非常受歡迎,林鼎鈞透露,其中最火紅的健身 YouTuber  光一堂課就創造千萬銷售額、某烘焙課程在上線第一個月就實現新台幣 1800 萬營業額,疫情加速體需求流向線上,而 Pressplay 也趁勝追擊,蒐集大量湧入平台的用戶行為數據來不斷訓練優化 ML 演算法,優化內容推薦以加深用戶黏著度,拉高購買完成以及回訪率。

先集體轉型求生!縮短轉線上陣痛期的解藥

有了質,台灣拼新 GDP 還需要量!Pressplay 用三個數字,證明疫情加劇期間線上課程平台 PressPlay Academy 逆勢成長的盛況:暴增 10 萬會員註冊數、成長 60% 日活躍用戶比率、老師和學生總數量共增加 3 倍

藉由收入提升、收入多元化、拓增客源等誘因,Pressplay 幫助老師們從線下轉線上,打造品牌立體度來和消費者互動,以因應實體需求萎縮、消費通路轉變的景況,林鼎鈞說,數位內容生態在台灣市場上,其實相對仍處於剛興起不久的階段,為找尋更多跨域合作機會,Pressplay 甚至運用策略性投資,幫助傳統出版產業進化成線上模式,共同拓展內需商機

最需轉型求生的餐飲服務業,也是相同的道理。 Foodland Ventures 扶田資本陳瑞弦談到,過去由於前沿科技的導入成本高,所以傳統餐飲業相對比較沒有動機或意願改變,可是隨著創新技術成本降低,數位科技高牆正在被打破,當大家接受了創新,自然就能顛覆傳統餐飲產業鏈每一個環節 — 從場地到餐桌、從食材到經營、從物流到農業,擁抱科技化、數據為王的法則,有助台灣餐飲業的商務決策和服務模式的演化適應。

圖片來源:TechOrange

訂閱 TechOrange 年度趨勢論壇 2021 CONNECT,重量級講者與你在最混亂的時代,一起點亮最清晰的數位創新之路!

點我訂閱

 

網路科技業習以為常的 A/B test,也可用在民生產業上

本次三位專訪對象不約而同的提到,聰明的創新,要以數據為基底。林鼎鈞說明,Pressplay 將平台用戶足跡貼標,找出同質性高的內容進行 A/B test 推薦,利用不同時段、渠道的組合進行推播,具體掌握用戶的行為軌跡。

陳瑞弦則說,現在開餐廳和以前不一樣,即使只是一個小坪數空間,也足以開好幾個品牌,進行虛擬販售,也能活用數位 A/B test 測試市場反應,以快速變化商業模式並找到品牌定位。像菜蟲農食、Just Kitchen、3 SQUARE 等餐飲科技新創公司,都是透過精密數據推算找到供需平衡落點,來提升成交率。

駕馭數據的好處,在於對市場需求變化即時掌握,以實現即時開發。丁彥宇表示,Lalamove 同樣也有針對不同車種使用區域 A/B test 測試機制,瞭解價格會如何影響訂單起伏或接單意願,以掌控媒合效率。

市場劇變,平台服務如何精準定義自我角色?

但是,市場進入者越來越多之際,企業怎麼找出自我品牌區隔和利基?台灣新 GDP 想奠定更穩固的產業基底,怎麼樣的跨域跨界、線上線下整合方式會是較理想的?

供應鏈管理專業分工的定律不變,丁彥宇解釋,Lalamove 把自身定位在「貨運」,強調車種多元和超高機動性,Lalamove 未來會繼續透過跟倉儲體系做好配合、優化調度運用,以帶給使用者更多彈性選擇,也期待和合作夥伴一起迎來更大的市場。

Pressplay 則是持續把自己收攏在「平台 」角色,內容產製工作是和合作夥伴一起負責。林鼎鈞表示,由於 PressPlay Academy 作為知識消費內容平台,公司也曾思考是否要特別成立內容產製部門,最終考量仍是以產業鏈的專業分工為標準,目前內容產製依然會傾向找尋聯盟公司,一起邁向更健全的線上課程生態鏈。

人跟商模都潛力無窮!拼內需得仰賴數據人才變種基因

企業想造就數據創新,首先得擁有數據思維,這樣的數據動能自然來自於台灣高靈活度、與時俱進的人才。相對的,人才若想發揮自己的即戰力和解放數據才能,在非常時期選擇加入具備高成長潛能的創新科技企業,會是一個起飛的機會點。

像 Lalamove 為司機們打造專屬線上訓練課程,讓司機掌握 App 軟體最新功能和使用方式,丁彥宇也強調,由於高效率的貨運配送服務極度仰賴於數據分析,因此無論今天徵求的是行銷、營運、業務人才,都會期待他們具備數據能力去拆解供需平衡

陳瑞弦也抱持類似看法,對於 Foodland Ventures 扶田資本來說,不管從 VC 或自身招募角度來看,數據導向人才必定是趨勢之上,人才和新創團隊具有 data-driven 思維,行業也才能不斷打造出新玩法

那麼,台灣該怎麼及早跳脫「外熱內冷」的經濟景況?把視野擴大來看,想站穩新 GDP 的健康經濟成長腳步、向上衝刺內需消費表現,台灣不能只靠既有的護國群山,服務業在商業模式破壞式創新,可說是一條越來越清晰的致勝道路,在景氣逆勢中催生的各類服務創新,將從四面八方打通台灣產業步向升級轉型的下一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