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台灣年輕人高薪機會,產業除了破除 Cost Down 心態還需要什麼要件?

台灣 GDP 逐年成長,但是為什麼社會大眾普遍無感,也沒看到自身資產跟著成長?

這樣的狀況,已經以「薪資停滯、民生消費物價過高」的無力現狀在社會中蔓延了。在近日一篇 PTT 討論串中,也指出台灣日常雜貨的價格,是世界上前 10 高,引起網友一陣熱議。

台灣 GDP 主力成長引擎為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佔比約為總體 GDP 的 3 成。而 GDP 占比達 70% 、就業人口達總人口 6 成的服務業,卻面臨發展力道不足,以及服務業人口薪資停滯的狀況。面對這樣的未來,台灣有解嗎?

在《TechOrange》2021 CONNECT 年度趨勢論壇中,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與科技報橘社長戴季全對談,為讀者解析台灣的經濟概況,並嘗試尋找解決方案。

台灣服務業沒升級,年輕人的發展機會也會受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台灣服務業低薪問題,也有著長期民族結構性問題,最大根源就是「Cost Down」心態。

台灣早期依靠代工模式發展,很容易有節省成本、換取最大效益的思維,過往的商業模式也都是低毛利結果,自然難以投資研發與創新、提升員工福利、提升環境。當國內生產成本越高,也不會去思考產業升級,而是選擇外移移到成本更低的海外,讓台灣人失去工作機會。

另外,台灣專業服務業稀少,也是一個讓整體服務產業無法持續提升成長的主因。當服務專業不被重視,連帶也會讓整體商業環境無法創造更多成長動力。

王健全表示,台灣產業雖以服務業為大宗,但僅有 10% 的服務業人口是高薪、高產值的,例如資通訊、金融、科技、壟斷/寡占(例如台電、中油、中華電信)、特許證照(醫師、律師、會計師)、公務員等,其餘 90% 的服務業都是中低薪。

服務業鬆綁與產業化,有助創造高薪

要解決要解決社會、經濟分配失衡,王健全認為,服務業的鬆綁、升級轉型與產業化可以協助提升更多專業服務業與相關商機啟動。舉例來說,因應台灣人口結構變化,創造大健康產業,包含醫療、長照、復健與護理,甚至可以帶動醫材產業的創新與國際新商機。

這些產業都是目前在台灣市場尚未發展成熟的新藍海。透過增加投資、精進商業模式,其實可以帶動新一波高階服務業的就業機會。

服務業也同時與年輕人低薪的社會議題有高度直接關係。服務業為社會年輕人最容易接觸到與投入工作的產業別,若提供的薪資低,就會影響到年輕人消費與收入,進一步造成社會所得分配不均的惡性循環。

產業若要升級,就必須擺脫 cost down 思維,有投資、有利潤,才能優化產業發展。

不想 Cost Down,那台灣半導體、電子業下一步升級重點是什麼?立即訂閱 TechOrange 年度趨勢論壇 2021 CONNECT,邀請鴻海研究院、工研院精彩解析!

台灣有 10 兆超額儲蓄與 31 兆保險資金,可望用於投資內需

服務業要升級,就需要資金投資。資金從哪來?

王健全表示,台灣有 10 兆的超額儲蓄,當中有 7 成在企業,3 成在民間,但這些資金大多投資房地產。另外台灣人也買了大量保險,共有 31 兆的保險資金,但它們多會流到香港與新加坡投資。若台灣服務業能注入這些資金,就能發展許多商機;若金融服務業鬆綁,資金也會流到台灣,對產業發展帶來助益。

王健全舉例,從長照產業來看,若能注入資金,就能發展養生、陪伴、醫材等商機,也能帶動產業規模化。國際醫療也是台灣可以優化的產業。王健全說明,相較於台灣,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都做得更好,而台灣國際醫療發展不理想,是因為台灣對醫療的管制與公益思維較高,但沒有利潤,投資人就不願意投資,醫院也不願意優化服務,只能藉由 cost down 的模式營運。

設立獎勵投資制度,鼓勵企業將盈餘用於投資

戴季全則認為,台灣可以重設類似《獎勵投資條例》的制度。1960 年,政府為了因應美援停止,確保台灣經濟持續發展,設立《獎勵投資條例》,透過獎勵投資製造業、手工藝業、礦業、農林漁牧業、運輸業等產業,期望提升台灣的產品自製率,達到自給自足,促進台灣經濟發展的目標。

此外,當時政府也藉由《獎勵投資條例》推動外銷產業,並透過租稅減免等方式吸引外資來台。1980 年代,政府修正《獎勵投資條例》,側重於工業發展,並鼓勵企業留在台灣。雖然政府於 1990 年廢除《獎勵投資條例》,但該條例促進了台灣經濟起飛與科學園區等發展。戴季全認為,政府可設置類似於《獎勵投資條例》的激勵制度,可透過投資免稅等方式,鼓勵企業將盈餘用於投資內需等產業,促進發展。

台灣低薪問題已持續近 20 年,除了少數的科技業、金融業等產業,高達 90% 的服務業落於中低薪範疇。為了提振薪資,台灣內需產業需要升級;若要升級,就必須有足夠的資金投入。而超額儲蓄、保險資金是可行的資金來源;另外,透過類似《獎勵投資條例》的制度鼓勵投資,也有望讓台灣內需產業獲得資金,帶動產業升級,擺脫低薪魔咒。

支撐台灣經濟的半導體、電子業又該如何升級?立即訂閱 TechOrange 年度趨勢論壇 2021 CONNECT,邀請鴻海研究院、工研院精彩解析!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