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 26 億用戶的 Chrome 是大家最常使用的搜尋引擎,但隨著網路個人隱私意識抬頭,Google 追蹤用戶行為的議題亦備受關注。最近就有專家警告,即使 Google 宣布停用瀏覽器裡第三方 Cookie 技術,依然會有隱私疑慮。
資安專家 Zak Doffman 日前在富比士雜誌(Forbes)撰文提及,Google 用來取代第三方 Cookie 的計畫「隱私沙盒」(Privacy Sandbox),無法完全保護用戶隱私,這是怎麼回事呢?
用來追蹤用戶的 Cookie 取消了,接下來是 FLoC 的時代?
當你瀏覽網頁時,第三方 Cookie 會記錄你存取過的網站資訊,廣告業者就會根據這些網路足跡,投放個人化廣告,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你看過 IKEA 的網站後,那些家具用品的廣告會不斷出現在其他你瀏覽的網頁上。
不過 Cookie 引起的隱私疑慮也漸漸浮上檯面,Google 今年便開始測試一種分組追蹤技術 FLoC,它的原理是透過 Chrome 跟蹤使用者的上網習慣,根據用戶的興趣將其置於不同類型的「群組」(Cohort)中,廣告商再將廣告推送到適合的群組裡。
♦ TO 推薦閱讀:Edge 脫胎換骨?外媒大讚比 Chrome 好用、市占與 Firefox 平分秋色
這項 FLoC 技術屬於 Google「隱私沙盒」計畫的其中一個提案 ,有別於第三方 Cookie 追蹤個人的瀏覽行為,隱私沙盒是透過觀察一群「有相同興趣」的使用者,讓廣告商依然能夠在網路上投放精準廣告。
然而這項技術似乎引起不少反對聲浪。
沒有 Cookie,Chrome 還是能追蹤用戶行為
FLoC 技術全名為 Federated Learning of Cohorts,是 Google 力推的群組聯合學習技術,技術層面上,Google 會透過聯合學習來建立 FLoC 模型,使用者裝置上的瀏覽器,則會根據 FLoC 模型來歸類自己屬於哪一個「群組」。
不過,資安專家 Doffman 表示,FLoC 的群組反而更容易用於指紋追蹤,且敏感性資訊仍有外洩的疑慮。Google 隱私沙盒的資深軟體工程師 Josh Karlin 也在網路工程任務小組(IETF)的線上活動中,指出 FLoC 有以下爭議:一是會自動將網站加入 FLoC 廣告投放的實驗中;二是抽象的群組代號,對用戶與技術專家都不易理解。
然而 Google 在當時向 IETF 表示,現在的指纹識別技術相當靈敏,即使没有 FLoC 技術,也可以輕鬆地識別用戶指紋,Doffman 依然認為 FLoC 讓用戶網路隱私變得更危險了。
火狐瀏覽器開發商 Mozilla 更表示:「Chrome 只有無處不在的監控,因為他們是唯一沒有保護用戶隱私的主要瀏覽器。」
Google:我們相信 FLoC 更能保護用戶隱私
即使 FLoC 備受爭議,Google 仍強調 FLoC 是「基於興趣」、「隱私至上」的廣告技術,Doffman 在部落格指出,今年 4 月時 Google 強調:「我們相信,與追蹤個人使用行為的 Cookie 相比,FLoC 更能夠保護用戶隱私。」
♦ TO 推薦閱讀:清 Cookie、開 VPN 都不夠,三招防 Google 偷窺網路隱私
不過就在今年 7 月,Google 突然結束了 FLoC 的測試,並表示 Chrome 停用第三方 Cookie 的計畫將延後到 2023 年。
Chrome 的隱私工程主管Vinay Goel 在官方部落格中說明:「FLoC 計畫雖然取得大幅進展,但是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達成目標」
據 9to5Google 網站透露,目前 Google 正繼續與廣告商合作,開發可以取代 Cookie、同時又能加強用戶線上隱私保障的追蹤功能,Google 預計明年第一季會繼續對 FLoC 技術重新進行測試。
而資安專家 Doffman 則認為,短期看來,Google 依然會繼續使用第三方 Cookie,但如果未來 Google 還是找不到任何替代技術,他建議用戶最好先刪除 Chrome 瀏覽器。
參考資料:Forbes、Asumetech、9to5google、iThome,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