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零碳排,還要零耗水!科技巨頭將「水資源正效益」訂為目標

water positive

氣候變遷是人類 21 世紀面臨最嚴峻的挑戰之一。為了壓低全球均溫上升的幅度,多國政府訂下 2050 淨零碳排(net zero)的目標,期望在 2050 年實現零碳排。然而除了碳排放之外,水資源正效益(water positive)也是企業正在追逐的目標,而許多科技巨頭將 2030 年訂為達標期限。

數據中心用水量極高,科技巨頭將水資源正效益訂為目標

water positive,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將其譯為「水資源正效益」,指的是企業從環境獲取水資源,使用之後不但將這些水復原,還復育更多的水資源,讓它們回到環境中。水資源正效益是許多企業的目標,Facebook、Google、微軟等科技巨頭都訂下相關的計畫。

為了維繫數據中心的運作,除了要消耗電能,也必須消耗大量的水資源,讓機房保持一定的溫度與濕度。例如在 2018 年,Google 就消耗了 158 億公升的水,微軟則消耗了 36 億公升。至於 Facebook,光是一間位於美國 Albuquerque 的數據中心,一年就消耗 5 億公升的水,對當地的農業與其他企業造成壓力。

近期,科技公司積極制定水資源正效益的目標。2020 年 9 月,微軟宣布要在 2030 年達標;2021 年 8 月,Facebook 宣布要在 2030 年達標;9 月,Google 不僅表示要在 2030 年達標,還要多復育 20% 的水資源。

水資源正效益具體作法:降低用水需求,復育水資源

而具體的做法,可以從「提升用水效率,降低用水需求」與「水資源復育」兩個方面執行。Facebook 表示,透過引入室外空氣幫數據中心降溫,在全球據點使用水循環系統的方式,數據中心的用水效率已經比產業標準高 80% 以上。微軟在 2021 年新啟用的亞利桑那數據中心也採用空氣冷卻的方式,不需要用到任何一滴水。

另外,再生能源的耗水量低於化石燃料,因此 Facebook、Google 與微軟也積極採用再生能源,大幅降低數據中心用水量。

至於水資源復育,Facebook 透過在旱季時向河川補充水源,為印地安人提供飲用水,協助農業灌溉設施現代化等方式,已在 2020 年復育了 5.95 億加侖,約 22.5 億公升的水。Google 則協助南加州地區的低收入戶,幫他們安裝廁所漏水偵測系統,不僅降低水資源浪費,也藉由幫浦系統促進水循環。

2021 上半年,台灣遭逢近 10 年來最嚴重的旱災,許多水庫的蓄水量一度低於 10%,讓台積電等企業面臨生產困境。雖然夏季的連續降雨讓水庫迅速回到近 100% 的蓄水量,但在極端氣候之下,旱災的發生頻率將會提升,透過達成水資源正效益的目標,不僅有助於 ESG 評分,也能確保企業在極端環境下能穩定生產。

參考資料: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NPJ Clean WaterThe GuardianReutersFacebookMicrosoft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xfu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