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 App 改版後能讓消費者瘦下來?不是居家運動 App、不是什麼新的計步應用程式,而是麥當勞。
麥當勞最近改版自家 App,分別在安卓以及 iOS 平台拿到 1.8 與 1.7 顆星的評分,在「低分」這件事上競爭激烈,自己和自己展開最爛 App 奧運,不知誰會先馳得點,拿到 0 分。

左為蘋果 App Store,右為 Google Play 商店。
究竟這次改版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來看看使用者的 feedback。有抱怨優惠券根本「有跟沒有一樣」的,也有抱怨新的積分換點制度很垃圾的:
還有抱怨 App 更新後,提醒音效嚇死人的:
不過王力宏在 MV 裡都這樣唱了:「我的歌聲最勁爆♪~北極南極都聽得到♬」
……如果仔細看,在一年前就已經有消費者抱怨過類似問題了:
就是說嘛!你不知道我們這些想到麥當勞買快樂的肥宅很容易被嚇到起飛嗎!過了一年還不修好!麥當勞你壞!(使出粉紅小槌槌)
麥噹噹表示:……我 App 請平偉設計的,還要跟你說嗎?
But,還是有正義肥宅夥伴出來為麥當勞發聲的。
像是以下這位朋友,留了長篇大論,就是想要感謝麥當勞這家「佛心公司」,用心良苦,冒著被消費者唾棄的風險,改版這次的 App:
原來麥當勞是為了大家的身體著想啊,我還以為單純是 App 設計得很爛呢。
也有其他民眾為這樣的說法提供確切證據,評論標題為:我瘦了。
就連文章最開頭在抱怨「如果有 0 星我應該連 1 星都不會給」的民眾,也是邊抱怨邊說,麥當勞改版後就是叫我不要吃垃圾食物的最佳良藥。
不過,改版後的確有諸多使用者抱怨麥當勞 App 運行卡頓的狀況,並不是上面那位仁兄的 iPhone 6 太舊了。那麼,我們來講點正經的。
麥當勞素有數位轉型成功企業形象
事實上,麥當勞素有數位轉型的成功企業形象存在。比起漢堡王或溫蒂漢堡等走社群行銷路線的速食同業,麥當勞過去不斷強調數位力、數位轉型、AI 人工智慧等,甚至曾經在一年內就收購了 3 家科技公司,引發話題。
♦ TO 好文回顧:當得來速能「看穿」消費者的心!連麥當勞都垂涎的「消費者數據」將怎麼顛覆傳統產業?
但是,今年 3 月卻傳出麥當勞公司內部正因「沒看到具體成效」,考慮出售 2 年前砸下 3 億美元買下的數位服務新創企業 Dynamic Yield,讓該公司數位轉型的成效受到公司內部與外界的檢視。
♦ TO 好文推薦:AI 語音點餐惹禍!麥當勞被告侵犯顧客隱私,恐面臨巨額罰款
回過頭來看使用者的評論,除了使用者體驗不佳,也不難發現有許多使用者憤憤不平的點其實是評論被刪除,或者是留了言卻沒有得到應有改善。
隨著疫情讓更多場景需要更加數位化,過去不需要開發軟體的傳統企業也漸漸踏入軟體開發的領域當中,那麼企業中的開發者就應當將使用者體驗,如順暢度、安全性等納入開發設計的考量當中,也就是必須顧及 DevSecOps。當然,吸納使用者們的評論成為下次改良 App 的依據也是相當重要的。
正如 Adobe 亞太區首席技術顧問及高級產品經理 Scott Rigby 所說,一家公司在考慮收購 AI 新創與服務時,「務必了解到自己買了什麼、公司是否有能力使用該技術、是否有能力發揮其技術的最大價值」,否則就像不斷收購科技公司的麥當勞,消費者對麥當勞的數位化可說是毫無感覺,也有消費者指出,「反正 Uber Eats 就把麥當勞菜單收得挺好的,麥當勞何不外包整組 App 給 Uber Eats 開發呢?」
儘管台灣麥當勞已在 2017 年由德昱股份有限公司接手經營權,成為麥當勞台灣市場的授權發展商,無論是自行開發 App 或委外開發,仍然需要在數位服務越來越重要的現今,好好思考如何透過數位化服務,讓消費者有更好的體驗。若連基本的應用程式體驗都難以滿足與回應消費者,那就更遑論靠著數位力,讓營收有所提升了。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