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交通工具」經歷翻天覆地的大革新,例如電動車正在快速普及化,讓人類邁向清潔能源的大未來。不只電動車,交通革命的創新已經進展到「飛行車」上了。目前美國、德國、日本、中國都有企業與新創公司投入研發,最快在 2025 年前,人類的第一輛飛行計程車有望升空。
飛行車速度比一般車還快,而且不會有塞車問題
飛行車的正式名稱是 eVTOLs(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ehicles,電動垂直起降車),它的速度比汽車更快,比直升機更安靜,重點是,它可以避開塞車,大幅縮減通勤時間,是可能徹底改變城市交通的創新科技。
除了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也對飛行車的技術抱持高度興趣,因為它們的城市發展速度,往往超過道路等基礎建設的支持。
飛行車要拿來做私家車或是商用車隊都是目前市場上正在探索的新議題,例如商用載客、城市貨運快遞等面向都是可能性之一。保時捷顧問公司估計,航程 20 至 50 公里的城市空中計程車市場規模,2030 年將為 40 億美元,而到了 2035 年,將成長到 210 億美元。
飛行車市場百家爭鳴,預計最快 2025 年前商轉
目前市場上已有多家廠商,研發飛行車的技術。例如 Airbus 的近期發表的 CityAirbus NextGen,它具有固定機翼、分體式尾翼與 8 個電動螺旋槳,巡航時速可達 120 公里,電池續航力 80 公里,而著陸時的噪音預計 70 分貝,與目前的道路噪音相當。CityAirbus NextGen 預計於 2023 年首航,2025 年商轉。
除了 Airbus,德國飛行車新創 Volocopter 表示,希望在 2024 年前試營運飛行車 VoloCity,並取得中國汽車廠吉利的合作協議。同為德國新創的 Lilium 則獲得騰訊的投資。另外,美國加州至少就有 3 間飛行車相關新創正在從事研發,包含 Joby、Kitty Hawk、Archer Aviation 等,這幾間公司也分別獲得 Uber、Google、聯合航空的投資。
2030 年前,飛行車市場可能不會有明顯的投資回報
目前許多企業正在實驗飛行車技術,但尚未達成標準上的協議。一些工程師採用縮小飛機的概念,另一派則導入微型直升機的構想,或者是將兩者結合。
Airbus 開發主管 Tomasz Krysinsk 表示,Airbus 是全球唯一以實際尺寸測試飛行車的公司。隨著飛行器的尺寸增加,任務的複雜度也會增加,Airbus 以實際尺寸測試,是它的競爭優勢。
關於長期發展,Airbus 城市交通部負責人 Jörg Müller 表示,飛行車的目標是自主飛行,希望能透過電腦自駕,將原先用於人類駕駛的空間釋放出來載客,降低營運成本並提升獲利。
然而保時捷報告也指出,飛行車在經濟發展上仍充滿高度不確定性,因此投入的企業需要從長計畫,要投入至少 10 年,因為在 2030 年前,飛行車市場預計不會有明顯的投資回報。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Air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