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在矽谷重獲重視!為何科技巨頭爭相開發自己的晶片?

「晶片自研」是科技業近年的大趨勢,蘋果、特斯拉、亞馬遜等科技巨頭皆在開發自己的晶片。市場已經不滿足於過去的標準晶片,希望透過自製晶片的方式,提升自家產品的性能與競爭力。

蘋果、特斯拉皆在開發自家晶片

近年,幾乎每個月都會有大型科技公司宣布新的晶片專案。例如蘋果在 2020 年 11 月推出自製 M1 晶片,要逐漸脫離英特爾的 x86 架構。目前新款的 iMac 與 iPad 已搭載 M1 晶片。2021 年 8 月,特斯拉發表自製 Dojo 晶片,用於數據中心訓練 AI,目的是提升自駕車的性能。

此外,Google 正在替 Chromebook 設計晶片;亞馬遜正在開發自家晶片,以降低對博通的依賴;而 Facebook 的首席 AI 科學家也在 2019 年表示要開發半導體。這些公司仍對自己的晶片專案保密。

自製晶片性能更好,也能強化軟硬整合的控制權

Accenture 的全球半導體負責人 Syed Alam 分析,科技公司自行開發晶片,能強化自己在軟硬體整合上的控制權,也能與競爭對手做出差異化。Dialog 半導體公司的前非執行董事 Russ Shaw 表示,自製晶片的性能更好,可以降低雲端設備或消費性產品的能源消耗。

而市場分析公司 Forrester 的研究總監 Glenn O’Donnell 表示,新冠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晶片短缺加速科技公司自研晶片的進程。

科技巨頭自研晶片,矽谷重新正視硬體的重要性

但目前沒有科技巨頭打算自己製造晶片。Shaw 表示,建立晶片製造廠非常昂貴;以台積電為例,先進製程晶片的設廠成本約 100 億美元,而且需要幾年的時間。O’Donnell 表示,科技公司大多請台積電等代工廠製造晶片。

自研晶片也代表矽谷重新正視硬體的重要性。O’Donnell 表示,在過去的 10 年裡,矽谷很強調軟體,認為專注硬體是過時的想法,因此矽谷的半導體工程師相對較少,擁有高階晶片設計能力的人才也很短缺。但在晶片自研的趨勢下,市場對相關人才的需求仍會居高不下,或許在未來,有更多人才選擇向硬體領域發展。

參考資料:CNBCWired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