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編譯這篇文章】世界上有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看法,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各種不同意見、觀點的世界,而且時常因此引爆衝突。在職場上,我們要如何應對他人的批評,特別是那些——一聽就是要攻擊、質疑我們的尖銳提問?讓馬斯克來示範這一課。(責任編輯:藍立晴)
2014 年在挪威的一場石油與天然氣產業高峰會上,特斯拉的執行長——伊隆・馬斯克出席並且接受了媒體的提問。你沒有看錯,一位電動車品牌的執行長參與了石化行業的高峰會議。
想當然,馬斯克一定在此會議中聽到一些苛刻的提問,當馬斯克開始接受提問,第一個直球問題來了:「你認為你對石油和天然氣相關行業構成什麼樣的威脅?」
這題看似簡單,卻又是個陷阱題。馬斯克大可以將石油和天然氣與史前恐龍劃上等號,重重地打擊相關行業,讓所有熱衷於改變的企業家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線。
然而,他並沒有這麼做。
馬斯克怎麼對付辛辣陷阱題?
那馬斯克如何應付這尖銳的提問呢?首先他自嘲了一番說道,緩和了現場的氛圍:「我不認為我們能構成太大威脅。」
接著他馬上找到自己和與會者的共同點:解決真正的威脅——化石燃料的枯竭。
「更明顯的威脅,」馬斯克說,「是我們即將用完那些可開採的化石燃料。」並談到尋找這些化石燃料越來越困難,且開採成本也越來越高,「實際上,我們只是在爭論它們『何時』會枯竭或變得昂貴,而不是談論『如果』化石燃料枯竭了。」
賓果。這就是這些石油與天然氣高管會參加這場會議的原因:他們正在尋求應對這些挑戰的解答。
而就在這一瞬間,在場的問題焦點從微觀的電動車產業威脅,轉變到宏觀的解決全球危機,與會者開始思考:「真正的威脅是誰?我們該如何解決它?」
馬斯克當然知道在場的所有人都在情感上投入了這個主題,所以,他沒有侮辱他們的智商,沒有攻擊他們的職業,沒有叫他們「是時候去找其他工作了」。
面對國際市場快速發展的各項技術趨勢,台灣企業應當採取什麼策略?
→ 立即下載《TechOrange 2023 趨勢觀察報告》
透過「何時」這個字詞,他巧妙地邀請他們加入解決方案,透過將討論從「個人的/個別產業的」轉換成「你我都該共同思考的」,馬斯克以高情商且視野開闊的心態,化解了這次犀利的問題。
一般人在持有不同意見時遇到爭論時,有強烈意見的人往往會更堅持己見。為了化解危機、保持溝通,我們應該如同故事中馬斯克起初的自嘲,以冷靜、高情商的方式找到共同點。在看似如此分歧的意見中,其實隱藏著許多共同點,而這些共同點就是雙方開始產生變化之處,讓人們得以真正思考是否同意對方的想法。
馬斯克在矽谷為何如此受歡迎?
根據美國商業品牌 YouGov 調查:僅次於比爾蓋茲與巴菲特,馬斯克是在美國第三名受歡迎的商業人物。除了在特斯拉與 SpaceX 上取得商業成功,讓許多人認同馬斯克所想像的未來,他的人格特質更是人們喜愛的原因。
特斯拉改變了全世界對電動車的認知,SpaceX 的成功令全球太空產業迎來全新紀元。在其他人眼中像是隨口說說的事情,馬斯克也都會真的讓它成真,就像靈感源於一次「塞車事件」的隧道挖掘公司 Boring,已經在今年 6 月正式營運了。
從上述的故事中,可以發現:馬斯克的心思縝密,而且在大眾眼中他非常的「真實」,其他許多企業的執行長在大多數情況下通常都會以籠統的、標準的方式回答問題,以避免不必要的衍生話題,但馬斯克卻相反,不但把一個犀利的問題變成具有啟發性的研討會,他本人還總是在推特製造話題呢。
》下載 TechOrange 2023 趨勢觀察報告《
參考資料:Inc、CleanTechnica、Financhill,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