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許多上班族更加關心自己的健康,開始有系統的規劃運動,並透過穿戴裝置追蹤自己的心跳、走路步數等資訊。關於運動量,有一個常見的說法是「每天走 1 萬步有益身體健康」,因此很多人將此訂為運動目標,期望達到減肥、健身的目的。然而這個說法有科學根據嗎?真的要走 1 萬步才會健康嗎?
走路的效益大約在 7,500 步達到最大值
有研究顯示,其實走 1 萬步未必比較好,走 7,000 到 8,000 步是更好的目標。根據一份在 2019 年發布,關於老年婦女的研究報告,每天走 4,400 步的人,比低於 2,700 步的人的死亡率更低。但走路的效益大約在 7,500 步達到最大值。研究人員發現,每天走 1 萬步並沒有額外的好處。
有些人會透過走路減肥。的確有部分證據表明,每天走 1 萬步的人比只走 3,500 步的人更可能減肥,但演化生物學家 Herman Pontzer 表示,狩獵採集者每天會走數英里,但他們消耗的熱量與久坐的美國人將近。Pontzer 解釋,運動的時候,身體會更謹慎的消耗熱量,造成這種現象。
雖然 Pontzer 的說法在學界仍有爭議,但這也表明,步行與減肥間的關係並沒有想像中簡單,因此每天走 1 萬步不應該是硬性規定,而是提升健康的一個參考方案。
每天走 1 萬步的概念,源自於日本的廣告
那麼「每天走 1 萬步有益身體健康」的說法是從哪來的?
研究運動進化的哈佛古人類學家 Daniel Lieberman 表示,這個說法來自於日本的廣告。日本公司 Yamasa Tokei 在 1960 年代推出萬步計,這是全球第一個商業計步器。而之所以叫萬步計,只是因為唸起還很好聽,而且也容易記憶,並沒有走 1 萬步比較健康的科學根據。
但每天走 1 萬步的概念就隨著這個產品推廣到全世界,大家也從此概念延伸,認為每天要走 1 萬步才能身體健康。這沒有科學根據。近期研究顯示,每天走 7,500 步就有足夠的效果,1 萬步並不會帶來額外的效益。結論是,我們可以不必糾結在「1 萬」這個數字,而是透過運動、飲食、生活的均衡,維持自己的身體健康。
參考資料:Insider、JAMA Network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dmncwndrlch/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