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疫情是多數人人生當中第一隻黑天鵝,但對於大型企業來說,每一個小小的市場脈動,每個政策的頒令,都是一次次的黑天鵝,工紙霸主榮成就是一個例子
三年前中國的一個禁廢令把榮成打倒在地,讓其董事長鄭瑛彬毅然決心轉型、返台建立專業資源回收環保站,推廣廢紙的分類回收,提升當地廢紙的回收量與品質。用品質最差的廢紙,做出最好的工紙。更導入智慧製造生產模式,打造出台灣第一座「智慧製造紙箱廠」!苦熬三年終於贏來春天,鄭瑛彬是怎麼走過來的?(責任編輯:郭俐伶)
2016年,工紙霸主榮成營收創歷史新高,擠入亞洲工紙市場排名前10大。想不到2018年,中國一紙禁廢令讓榮成跌到谷底,鄭瑛彬如何在原料匱乏下扭轉逆勢?
一片綠油油稻田中,矗立了一座面積 4 萬多坪的鋼筋混凝土廠房,這是台灣工業用紙龍頭榮成紙業彰化二林的廠房。光是這座造紙廠,產能就高達 85 萬噸,momo、蝦皮等知名電商的紙箱都少不了它。
曾是亞洲前10大工紙廠,榮成赴中投資上市卻反虧17 億
疫情期間,電商大幅成長,帶動紙箱需求,也讓榮成繳出亮眼成績單,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251億元,年增近51%。誰能想到在此之前,榮成才因中國一紙禁令,歷經長達3年的「寒冬」。
「過去 3 年在中國投資,我們少了 3 億美元利潤,但高興也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就好。」穿著剪裁合身西裝,榮成紙業董事長鄭瑛彬戴著黑框眼鏡在會議室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語氣不慍不火說著中國「禁廢令」對公司的衝擊。
2017 年,榮成紙業市值突破 575 億元,超越台灣工業用紙同業永豐餘、正隆。當時,該公司名列全球前 20、亞洲前 10 大工紙廠,子公司江蘇榮成環保科技更規畫申請上海交易所 A 股上市。
但 2018 年,中國啟動「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簡稱禁廢令)」,管制工紙廠重要原料海外進口廢紙總量和配額,只剩過去的 4成,讓榮成從高峰墜落。當年湖北和無錫廠就虧損 17 億新台幣,導致公司 2018 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驟降到 0.82 元,獲利年衰退 7 成 5,連「登陸」上市的計畫也不得不喊卡。
台灣工紙霸主分配不到原料,榮成一度「被逼到絕路」
為什麼一紙禁廢令,會重挫台灣工紙霸主?
廢紙是製造工紙的重要原料,來自美國的回收紙因再生纖維品質最好,一直是製作高檔工紙的必要原料。一旦沒有進口回收紙,工紙業者高機率就只能生產最低階工業用紙。
「玖龍、理文、山鷹 3 大中國工紙廠總計分配到(進口廢紙)60%的許可量,但榮成卻連2%都不到,根本是被逼到絕路。」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彭元興以「絕路」形容當時狀況。
禁廢令公布後,榮成僅取得 13 萬噸進口廢紙,占總配額不到 2%;反觀中國第1大工紙廠玖龍,每年進口廢紙的量占所有配額31.2%,是榮成的16倍。
不只如此,隨著中國商品出口量每年大幅提升,紙箱需求大增,也導致當地原料短缺,價格攀升;甚至,中國當地廢紙價格竟然超越進口美國回收紙。於是,榮成只能眼睜睜看同業用便宜的原料生產高價工紙,自己卻只能用昂貴的當地廢紙,生產低價的工紙。
「商戰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既然原料匱乏已經成定局,就只能找新的路。」面對政策導致不公平競爭,鄭瑛彬選擇坦然接受。他回憶,當年榮成為了環保理念,提早 2年主動降低進口廢紙比率;想不到,當自己努力減少到極限時,當地政府卻以當時使用比重作為分配基準,並規畫再讓進口廢紙 3 年內歸零。
「我們太早做,反而把自己弄得沒退路,政策是對的,只能怪自己不熟悉遊戲規則。」當好學生卻受罰並沒有打擊他的信心,鄭瑛彬認為,成功的企業都會把不公平視為常態,重點在於有沒有認清現狀。
※閱讀全文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 1286 期)
延伸閱讀
• 台灣能源轉型生力軍:搭載 GE 技術的燃氣電廠正式商轉!
• 【台廠供應鏈機會】若美《基建案》闖關不成,比爾蓋茲有可能轉投資亞洲綠能
• 台灣想搭上能源轉型列車?先看德國如何做到綠能占比 40%
(本文訊息由 今周刊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