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智慧醫療」3 大創新主軸,台灣下座護國神山就在這!

telehealth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新冠疫情讓遠距醫療、零接觸看診從實驗變為日常,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未來 AI 普及應用後,醫生恐怕也會失業;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也認為,智慧醫療將是台灣的「第二座護國神山」。如今投信也相當看好伴隨智慧醫療而來的商機,究竟智慧醫療有哪些面向?台灣目前的智慧醫療地圖又走到哪了?(責任編輯:陳宜伶)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不僅疫苗相關的生技研發成為焦點,遠距等新醫療需求也隨之增加,投信看好智慧醫療企業衍生的相關商機有望創造更多的投資價值,「智慧醫療」基金可望成為生醫投資主流。

TO 編按:智慧醫療是什麼?林百里在與未來城市的一場訪問中表示,智慧醫療的核心面向有三,第一個是為「每個人」量身打造的精準醫療,第二個就是可以在「任何地點」進行的遠距醫療,第三個則是「任何時間」量測患者的隨身智慧裝置,這三大面向是未來智慧醫療的主軸。

根據麥肯錫最新報告,遠距醫療使用率已較全球疫情大流行前增加 38 倍;根據 Global Market Insights 六月發表的最新預估,全球遠距醫療的市場規模,從 2021 到 2027 年期間,將以每年 18.2% 的年複合成長率增加,直到 2027 年市場規模將高達 1868 億美元,是 2020 年 609 億美元的三倍以上。

新技術、新服務、新藥物,將創造智慧醫療產業龐大商機

富達投信表示,醫療保健成本上升速度已超越通膨速度,醫療體系正設法削減成本,這也為智慧醫療企業帶來商機,若是企業可協助病患、醫師或醫療體系,就可能創造龐大價值,並獲得遠高於整體經濟的持續長期成長。

富達智慧醫療多重資產收益基金經理人李祐慈指出,投資智慧醫療新藍海,需著眼新技術、新服務、新藥物三大主軸,而這三大主軸上的醫療創新,都可望改善病患的治療成果,並在未來幾年為智慧醫療產業創造龐大商機,未來市場潛力無限。

而所謂的「新技術」是指精進的篩檢技術、機器人手術運用等範疇,例如醫療器材公司創新的骨科 AI 智慧手術機器人,運用導航系統協助外科醫生進行精密的骨科手術,成功結合先進科技改善手術流程。

TO 編按:關於機械手臂的應用,今年 5 月台灣本土疫情爆發,PCR 篩檢單位每天馬不停蹄的工作,醫療人員的工作負載量超額,為了降低醫檢單位負擔,同時提升檢驗效率,台灣醫療單位引進全自動 PCR 儀器,用機械手臂開外掛,讓 PCR 檢測量能提升 5 倍以上。相關閱讀見此:【台灣防疫神助攻】機械手臂開外掛,PCR 檢測量能提升 5 倍以上!

至於「新服務」則是鎖定先進的診斷及醫療服務,以提供更精準且舒適的醫療服務,以糖尿病友監測及控制血糖來說,過去只能用傳統針刺採集血糖及定時施打胰島素,但現在已可透過醫療裝置公司的穿戴式胰島素遠距監控與注射系統。

telehealth
圖片來源:Wikimedia

另外,「新藥物」部分則是運用基因療法、長效藥物療法、小分子藥物等,提升藥物的效力,以減少施打和服用的頻次;舉例來說,基因療法問世可望根治罕見、癌症等棘手疾病且商機頗大。

下一座台灣護國神山,智慧醫療成 ICT 產業顯學!

TO 編按:智慧醫療逐漸成為資通訊(ICT)產業的顯學,包括鴻海、廣達、仁寶、宏碁、緯創、華碩、佳世達等資通訊廠商,半導體晶相光、原相、敦泰等 IC設計廠商,陸續在相關領域布署重兵。

台灣醫療照護領域因為人口老化的趨勢,頗受投資人看好,佔整體台灣新創獲投金額的 25.9%。

不僅如此,政府也與民間企業積極發展智慧醫療,廣達就跟健保屬合作推出了 AI 醫療雲運算整合平台(QOCA),看好未來台灣在 5G 發展成熟後,結合 AI、大數據技術,可望帶動智慧醫療,成為台灣下一個「護國神山」產業。

延伸閱讀

【台灣防疫神助攻】機械手臂開外掛,PCR 檢測量能提升 5 倍以上!
微軟的智慧醫療藍圖:以 COVID 為起點,加速實現醫療與市場數據共享願景
【科技倫理】AI 加速智慧醫療起飛,世衛警告:AI 潛力與風險並存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疫情衍生智慧醫療商機 躍居生醫投資新寵〉;首圖來源:wikipedia。)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