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編譯這篇文章】疫情進入下半場,除了 COVID-19 病毒之外,我們更面臨了其他的敵人:帶有惡意的假新聞。這些假新聞出發點不盡相同,可能意圖使該社會疫情加重、分裂民眾,它們如何影響各國疫情發展、疫苗接種情形?又,如何影響台灣?(責任編輯:藍立晴)
隨著疫苗研發成功與大量到貨,各國政府已經儘速開始大規模的接種計畫。在台灣開放意願登記後,許多民眾也開始接到預約接種的簡訊,不過隨著媒體報導關於疫苗的負面消息、各種假新聞也在社群媒體、通訊軟體上不斷流傳,導致民眾接種疫苗意願降低。其實世界各國政府也面臨了相同的情況,假新聞與負面故事不斷在民眾間傳播,進而影響到疫情的控制與疫苗接種率。
疫苗最充足,英國民眾反而因假新聞拒絕施打
台灣的疫苗到貨率不足,相反之下,英國算是疫苗最充足的國家之一,但卻有大量英國民眾有拒絕接種疫苗的打算,而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就來自於假新聞。
有則新聞在非裔族群中的社群媒體流傳,內容闡述:「疫苗將導致黑人不育,甚至會殺死所有人。」當然這篇報導與事實不符,但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的數據,居英的非裔成年人是對於疫苗接種最猶疑不決的族群。
除了假新聞的散播外,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也來自於「白人和少數民族在健保的長期差異」,醫療資源獲取難易造成極大的影響:根據 2019 年的報告,英國的非裔女性比白人女性懷孕時的致死率更高,這些都深刻的影響民眾對於新冠病毒相關訊息的判斷能力。
大量假新聞在 YouTube 流竄,已刪除超過 90 萬支錯誤資訊影片
YouTube 每個月有超過 20 億的用戶上線使用,但 2020 年 2 月疫情爆發以來,YouTube 就必須介入創作平台,刪除了超過九十萬支誤導新冠病毒資訊的影片。為什麼 YouTube 上會有如此多的誤導影片呢?
根據德國 YouTuber 兼記者 Mirko Drotschmann 表示:一家名為 Fazze 的神秘機構就曾向他提出付費且希望宣傳它所稱的「洩漏消息」:接種輝瑞疫苗的人的死亡率幾乎是 AZ 疫苗的三倍。而在法國也有 YouTuber 接到該公司的邀請,希望可以持續宣傳該責消息。
「死亡率統計數據是『洩漏』出來的。」在這種情況下,假消息會給人一種錯誤的印象並提高信任感,但這些被分享的數據只是從不同來源斷章取義、拼湊起來的,以在疫情期間破壞民眾對疫苗的信心。
在 Fazze 製造的假新聞中,提供了數個國家的民眾在接受不同新冠疫苗後死亡的人數。然而接種疫苗後死亡,並不意味著他們是因為接種疫苗而過世,他們可能會在車禍中喪生,甚至是其他生理疾病。在沒有受過任何科學數據訓練的民眾眼裡,死亡就會與接種疫苗相關聯,例如:在某地區「只大量」接種輝瑞疫苗,接種輝瑞疫苗的死亡率自然就會高。
台灣的假新聞如何影響大眾?
全球疫情剛爆發時,台灣堅守國門、成功將病毒防堵於界外,然而近期爆發的本土疫情,使得造謠者有了機會助長人心恐懼。
根據科學研究顯示,疫苗接種有助於控制疫情,也對於預防重症與致死率很有幫助。起初開放接種疫苗時,許多台灣民眾踴躍報名,然而在第一波施打 AZ 疫苗後,受到負面故事影響,導致台灣有許多民眾接種疫苗的意願開始趨緩,更出現「非莫德納不打」的奇特現象。
根據《健康醫療網》報導,新竹馬偕小兒感染科主任林千裕醫師就指出,最早可以施打的 AZ 疫苗是從高危險族群、高齡者開始施打,高齡族群不管是各種原因造成死亡都會預期比年輕人高很多,也因此會產生「接種 AZ 疫苗死亡率較高」的錯覺。
此外,更有假消息利用「AZ 價格較低」來做文章,導致民眾也質疑其效果與安全性。但嘉義長庚感染科主任黃琮輿醫師就澄清,這是因為 AZ 疫苗的研發者相當佛心,因有感於疫情嚴峻,牛津大學用無償的方式技轉給 AZ 藥廠,並沒有收取任何費用。
此外,AZ 疫苗與輝瑞與莫德納疫苗需要以冷鏈技術保存不同,可以在室溫下保存,因此也省下許多冷鏈與運送的成本費用。
金融時報資深兩岸記者席佳琳指出:從中國來的假消息也不斷增加,以打擊台灣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北京政府宣稱成千上萬台灣人正蜂擁前往中國施打疫苗,也報導台灣政府並無足夠疫苗供民眾接種,但仍計畫提供疫苗給外交友邦,而台灣政府已在日前否認上述兩項說法。
該如何辨識假新聞、做出最好判斷?
對於新冠疫苗如此快速的通過審查,許多民眾也抱持的疑慮。人們對疫苗出現得太快感到緊張,想知道是否還在試驗階段、真正的副作用,還有一些人有宗教擔憂。
分析家表示,假消息在台散播的一個關鍵模式是:「假訊息都會由台灣主流媒體傳播。」有心人士或內容農場會生產假新聞或扭曲說法,再經由通訊軟體 Line 群組或線上討論板如 PTT 等傳播,漸漸的假新聞就會擴及到每位民眾的耳中,進而影響社會。
而作為民眾的我們要如何對抗這些假消息及負面新聞呢?我們必須查證「消息來源」,檢查頁面的網址、作者或出版商是否熟悉,也得注意造謠者會製作看似官的網頁、報紙模型或「篡改」圖像。而從好朋友得來的故事,並不會賦予它更多的正確性。
現在也會有許多假消息利用似真似假的數據誤導民眾,因此大量查證不同的報導,比對新聞報導中所包含大量事實,例如專家引述、調查數據和官方統計數據。在疫情期間,台灣衛福部也在官網、粉絲專頁上不斷公布新聞稿,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查證來源。
最重要的是:民眾也必須培養批判性思維,假新聞會利用強烈的本能反應,使人們輕易落入相信它的陷阱,助長偏見或恐懼。因此人們必須控制自己閱讀新聞時的情緒反應,理性、批判性地看待所見所聞。
延伸閱讀
• mRNA 疫苗之母是她!學術界的「板凳球員」如今成諾貝爾醫學獎人選
• 用 mRNA 抗愛滋、流感和癌症,莫德納下一步要研發「年度超級疫苗」!
• 新創研發新冠疫苗粉末!不用打針,「吸」就能獲得疫苗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