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Pexels
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許多人都有發燒、四肢痠痛等症狀發生,因為疫苗的原理其實某種程度上就是用生小病來防大病,但這些症狀會在短時間內讓人感到強烈不適,因此用普拿疼來抑制這些不適感就幾乎成了檯面下的「接種 SOP」。事實上,並非只要是普拿疼就有效,也不是吃越多顆效果越好,以下幾點就是關於普拿疼的必知要點。
延伸閱讀:台灣「疫苗護照」有譜嗎?看 G7 各國都怎麼推疫苗護照!
1. 普拿疼必須選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的成分
並非只要是普拿疼就可以當作緩解疫苗副作用的萬靈丹,而是要選含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成分的藥,但若服用到含有乙醯胺酚,又同時含有「咖啡因」成分的普拿疼,則可能會影響睡眠。
市面上也有部分普拿疼感冒藥,但成分除乙醯胺酚較低外還有其他多餘成分,可能吃了對退燒止痛效益不大,因此購買成藥時還是務必要先諮詢過藥師。
普拿疼止痛加強錠每錠含咖啡因65 毫克,難怪越吃越難睡
- 普拿疼的止痛原理:乙醯胺酚是常見的止痛退燒藥成分,能抑制頭痛、肌肉痠痛、發燒、牙痛等症狀,是一種中樞止痛藥。但請注意,止痛並非治療疾病,而是緩解「痛」的症狀,主要是讓藥物暫時影響腦中的痛覺神經接收機制。也就是你的身體依然有傳送「痛」的訊息,但因為腦中對於痛的標準改變了,因此會比較感覺不到痛,但並非完全感覺不到痛。
- 普拿疼的退燒原理:乙醯胺酚也會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內的調節中樞,促使身體將皮下血管擴張,增加熱能排出,進而達到體溫下降的效果。
- 藥效時間:乙醯胺酚的藥效維持時間大約是 2~4 小時,依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而有所差異。
2. 普拿疼千萬不要在打疫苗前「預防性先吃」
疫苗與止痛藥雖然作用範疇不同,但是否影響抗體生成,目前尚沒有研究能夠證實。根據美國醫學會以及台灣腎臟學會的建議,打疫苗前不宜,不宜!預防性先吃退燒止痛藥,因為確實仍有影響疫苗作用與抗體生成的疑慮存在,打完疫苗後 48 小時內可以看症狀,如果很不舒服可以先多休息多喝水、如果真的痛到受不了,再服用藥物緩解。
若發燒症狀超過 48 小時,甚至出現新的呼吸道症狀、嗅味覺改變,建議就醫。
延伸閱讀:NVIDIA 超級電腦助攻 AZ 開發藥物,成英國智慧醫療神隊友!
3. 疫苗副作用強烈狂吃止痛藥?可能導致急性肝衰竭
普拿疼並非吃愈多愈有用,跟所有的藥物以及疫苗同樣存在副作用,2011 年美國研究顯示因為止痛藥乙醯胺酚的服用過量,已經成為「急性肝衰竭」的首要原因。2006 年行政院衛生署數據顯示台灣一年花費在止痛藥的金額高達 40 億,更發布新聞稿警示,若長期過量使用止痛藥,會導致嚴重的肝傷害。
乙醯胺酚在人體內的半衰期約為 1~4 小時,也就是服用並吸收後,多數人會於 4 小時內代謝掉一半的劑量,8 小時候代謝掉 3/4 的劑量,24 小時候能夠完全代謝掉第一次吃的劑量。但若持續累加或過量,則會影響腎臟與肝臟的代謝與排泄作用。
普拿疼多數建議一次 1~2 顆,間隔 4~8 小時
根據普拿疼官方數據,成人一日最高劑量不超過 4000mg,大約每天上限是 8 顆(此處以 500 mg/顆 計算),建議一次服用 1~2 顆,兩次服用中間相隔 4~8 小時,連續不超過 3 次(請依仿單或藥師建議為主)。
超過仿單上的服用劑量、或是一次服用兩種品牌以上的乙醯胺酚止痛藥,都會導致肝腎的傷害,若服用藥物後還服用酒精,更可能會致命,衛生署福利部也規定止痛藥外盒包裝須標示酒精警語:不得併服含酒精飲料
新研究:吃太多止痛退燒藥會導致風險判斷力降低
除了常見副作用,美國最新的研究發現,乙醯胺酚會讓人們大腦對於風險判斷力降低,進而增加危險動作的發生。
根據 2020 年 Oxford ACADEMIC 上發布關於《社會認知和情感神經科學》的新研究,發現當人類思考要不要冒險的時候,有服用乙醯胺酚的人會更傾向於執行這項動作,因為乙醯胺酚會減少人類腦中的負面情緒,讓他們不那麼害怕,認知能力也會變的遲鈍。為什麼聽起來跟喝ㄎ一ㄤ感覺差不多
雖然影響目前看來不大,但在止痛藥如此廣泛普及的現代社會當中,此現象確實是值得被關注的。
再次提醒,購買成藥前都建議先諮詢藥師,買回家後要看完藥品仿單喔!
參考資料:普拿疼官網、衛生署福利部、Science alert、台灣腎臟學會、啄木鳥藥局、止痛藥宣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