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是半導體產業的創始者,曾在晶片製造領域稱霸。然而台積電自 2000 年代崛起,目前已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先進製程晶片廠,將英特爾狠狠拋在後面;英特爾對台積電恨之入骨,但又不得不與台積電合作。英特爾英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就曾以 co-opetition 一詞,也就是合作(cooperation)與競爭(competition)的結合,描述英特爾與台積電間的曖昧關係。
而根據《Nikkei Asia》報導,英特爾將成為台積電第一批的 3 奈米製程客戶,就是這兩者間的競合關係展現。
英特爾將成為台積電 3 奈米技術的第一批客戶
台積電 3 奈米製程技術預計於 2022 年量產。台積電表示,與目前的 5 奈米技術相比,3 奈米技術可以提升 10% 到 15% 的運算性能,同時也降低 25% 至 30% 的功耗。而產業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正在使用台積電的 3 奈米技術測試晶片設計,將成為台積電 3 奈米技術的第一批客戶。
台積電的大客戶蘋果也在測試 3 奈米技術晶片設計,但消息人士指出,目前英特爾計劃的晶片量,比蘋果 iPad 使用的 3 奈米工藝還要多,將超越蘋果成為最大客戶。英特爾正與台積電合作,展開至少兩個 3 奈米專案,為筆電與數據中心伺服器設計 CPU,期望奪回過去幾年中,被 AMD 與 NVIDIA 搶走的市占。
目前英特爾在製程技術上遇到瓶頸,不僅將 7 奈米技術將推遲到 2023 年左右,也將採用自家 10 奈米技術的 CPU 的發布時間延遲到 2022 年第二季。對英特爾來說,與台積電合作的目的,是幫助自己度過難關,直到自家的製程技術走上正軌。而兩者之間的合作,也標誌著英特爾首次將核心產品的製造工作外包。
TO 相關文章:
美國能爭取台積電赴亞利桑那設廠,其實要感謝「英特爾」的努力!
英特爾重返代工業務,呼籲美國政府不要補貼海外晶圓廠
但這不代表英特爾與台積電成為「好麻吉」。6 月底,季辛格投書非商業、科技類別的媒體《POLITICO》,呼籲美國政府,勿將 520 億美元的半導體補助發給僅在美國設廠製造,但製程技術、IP 專利權不屬於美國的公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表示,這是針對台積電,英特爾並未將其視為真正的合作夥伴,甚至還可能搶走台積電的客戶。
陸行之指出,若英特爾要使用台積電的先進製程代工,台積電赴美設廠,英特爾也能降低成本。英特爾今年重返晶圓代工,推出 IDM 2.0 代工服務,這與台積電的業務衝突,而且英特爾也在爭取美國政府補助。陸行之表示,英特爾並未將台積電視為合作夥伴,請台積電代工僅是暫不得已之策。
若英特爾與台積電競爭代工業務,陸行之認為,台積電的伺服器、電腦、網路相關客戶(例如 AMD、NVIDIA、Marvell、博通、賽靈思)比較不會被搶走;但手機相關的客戶(例如高通),以及車用半導體與數據中心系統的客戶比較容易流失。
TO 相關文章:
英特爾 CEO 對幹台積電—投書反美政府補助,這舉動意外嗎?
台積電能赴美設廠,「英特爾」功不可沒
其實,英特爾與台積電之間還有一個有趣的插曲。台積電近期斥資 120 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設新廠,是台積電 20 年來新建的第一個美國工廠,未來將使用 5 奈米技術生產晶片。台積電之所以能赴美設廠,「英特爾」功不可沒。原因在於,英特爾早在 1980 年就於亞利桑那設廠製造晶片,40 年下來,亞利桑那成為美國半導體重鎮,具備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降低台積電赴美設廠的門檻。
英特爾與台積電間存在曖昧的 co-opetition 關係,而且早在 1980 年就埋下伏筆。現在,英特爾在業務上與台積電競爭,但又需要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技術,因此兩者之間很難成為真正的合作夥伴。
參考資料
《Nikkei Asia #1》、《Nikkei Asia #2》、《鉅亨網》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英特爾 CEO 對幹台積電—投書反美政府補助,這舉動意外嗎?
美國能爭取台積電赴亞利桑那設廠,其實要感謝「英特爾」的努力!
台積電大客戶變心?NVIDIA 傳與英特爾洽談代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