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三級警戒持續實施,對於家中許多需要定期看醫生、回診的慢性病長者來說,這些無可避免的「例行公事」卻可能大幅增加感染的風險,特別是一週需要 3 次到醫院洗腎的腎友,每週頻繁進出醫院也讓腎友與家屬提心吊膽。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輔大醫學系助理教授方昱偉分享,自從 5 月國內疫情爆發,許多腎友回診看醫生時,看到防疫裝備「全副武裝」的醫師們,不僅不像過往喜歡閒話家常,每 10 名求診者中,就有 8 至 9 人反而希望問診時間越短越好,甚至有人擔心感染,站在門口不敢進診間。
身處疫情非常時期,洗腎治療、回診看醫生一定要到醫院嗎?方昱偉主任表示,現在腎友可以選擇在家洗腎的「居家腹膜透析」,能結合「雲端科技」與「遠距視訊看診」,讓醫護人員能遠端掌握腎友治療狀況、及時給予醫療處置建議。
頻繁進出醫院怕染疫,洗腎病友如何治療不中斷?
方昱偉主任補充,現在大家所熟知的「洗腎」,其實稱為「透析治療」,目前又可分為「血液透析」及「居家腹膜透析」兩種。第一種血液透析較常見,腎友必須每週 3 天到醫院治療,由護理人員扎針將腎友的血液導流出體外,進行毒素清洗後,再將乾淨血液輸送回體內。
不過,自從國內疫情升溫,對於這些每週須頻繁進出醫院洗腎室的腎友來說,擔心感染的壓力相當龐大,雖然雙北市規定洗腎前必須做新冠病毒快篩,但一群人待在密閉空間,常會擔心自己染疫。一旦有人確診,同室腎友也得被匡列隔離,如果碰上其他透析醫療院所不敢承接,還可能影響後續的洗腎治療。
因此,方昱偉主任建議,在這個非常時期,腎友在洗腎治療上可以選擇另一種「居家腹膜透析」,其原理是利用腎友的腹膜來代替腎臟過濾排毒及脫水的功能,只要腎友每天在睡前執行全自動腹膜透析,由機器執行換液來排除身體的尿毒。而每次治療後機器所記錄的數值會自動上傳到雲端管理系統,讓醫護人員能在遠端精準掌握治療狀況。
雲端科技+遠距視訊看診,居家腹膜透析取代上醫院回診

許多腎友常擔心腹膜透析需自行操作,其治療成效會不會不如醫護人員協助來的好。方昱偉主任表示,居家使用的腹膜透析機器操作介面簡易,只要將腹膜透析導管連接在機器的管路上,啟動機器後即可休息,連高齡長者也能輕鬆操作。
同時,居家全自動腹膜透析也因為具有「自動操作」的優勢,能將腎友透析數據及個人生理數據,如治療時間、脫水量、血壓及體重,及時上傳雲端,讓醫護人員在遠端隨時依據透析數值,替腎友做更全面的治療評估與調整。
方昱偉主任認為,這樣的治療模式不僅讓腎友每個月僅須回診一次,在新冠疫情與新型變種病毒的威脅下,相較血液透析是更適合時下所推廣的「遠距視訊看診」,無論是高齡長者或行動不便的人都十分便利,又能避免上醫院回診,大幅降低接觸染疫風險。
不過方昱偉主任提醒欲採取「遠距視訊看診」的腹膜透析腎友需符合以下條件,且建議與照護團隊保持密切的聯繫,以評估治療情況,
- 經醫療照護團隊評估,腹膜透析狀況穩定的腎友
- 近期暫時不需進行抽血、生化檢驗或相關檢查的腎友
另外,方昱偉主任指出,居家腹膜透析不止對腎友有幫助,更能大幅降低醫護人員的人力照護成本,像是負責血液透析的護理師,必須隨時注意洗腎室現場的病患,因此一個人最多只能照顧 4 名患者;但腹膜透析可透過電腦、手機遠端監測治療數據,一個護理師能照顧 20 至 30 位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有效提高醫療量能。
防疫超前部署,新光醫院一年前啟動居家腹膜透析相關看診措施

為降低民眾到醫院洗腎感染風險,新光醫院啟動防疫超前部署,1 年前便開始透過雲端系統協助腎友進行「居家腹膜透析」,吸引許多行動不便的長者改採此一方式治療。
方昱偉主任透露,門診曾收治一名 90 歲阿嬤,本身有糖尿病、腎功能不佳、行動不便半臥床,每次出門看醫生都大費周章,對阿嬤跟照顧的家屬來說簡直像打仗一樣,非常折騰與煎熬,根本無法負荷每週 3 天得到醫院洗腎。
後來阿嬤決定做腹膜透析治療,只要在家透過全自動腹膜透析就能將身體各種生理數據上傳到雲端,讓醫護人員能視治療情況,及時調整透析藥水量,家人遇到問題時也能藉由視訊看診獲得幫助,一年來阿嬤病情已穩定控制。
另外,新光醫院也因應疫情,降低腎友在醫院接觸感染的風險,協助需要開始腹膜透析的患者進行「緊急導管植入手術」,只需 20 分鐘,術後住院觀察 2 到 3 天就能返家做腹膜透析治療,相較過往一般手術需住院 1~2 週,大幅縮短病人住院天數與透析等待期。
居家腹膜透析搭配遠距視訊看診是目前因應疫情、減少群聚風險的建議治療方式,方昱偉主任也提醒腎友在疫情流行期間進出醫院看醫生時,記得保護眼、口、鼻黏膜,以免病毒侵犯。他建議最好佩戴眼罩、口罩與拋棄式手套,並隨身攜帶酒精瓶,全面防護才能將染疫風險降到最低。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你可能有興趣
有遠距工作也有「遠距洗腎」!居家腹膜透析如何讓腎友不進醫院也能治療
【不只用來支付、傳早安圖】日本用 LINE「看醫生」,門診、領藥都不用再跑醫院
【白色巨塔的科技觀點】COVID-19 後全球「遠距醫療」影響力超越 AI 醫療?500 位醫生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