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unsplash
中國國家航天局日前發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影像,包括火星探測車「祝融號」開啟降落傘著陸的瞬間、在火星表面移動的過程及其拍攝的火星影像,展現中國太空實力,中國國家航天局指,這是「為建黨百年送上遠方祝福」。7 月 1日正是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 年的日子。
隨著中國最近在月球和火星上成功讓著陸器登陸、啟用「天宮號」太空站,並尋求與俄羅斯合作在月球上建立國際基地站的計畫,一場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新太空競賽哨音已吹響,美國國內對於太空主宰地位受到威脅的擔憂正在展開。
NASA 局長:支持《沃爾夫條款》永久化,以與中國競爭
NASA 局長那爾遜(Bill Nelson)上週出席國會質詢時,那爾遜指出,中國正在公開談論中方將取代美方的超級太空強國地位,並警告美國需要「注意中國」。他也表態支持禁止中美太空合作的「沃爾夫條款」永久化,並且反覆請求國會於下個財年增加更多預算,以讓 NASA 更好與中國競爭。
美國國會 2021 財年向 NASA 月球登陸器研發專案撥出 8.5 億美元,遠低於 NASA 提出的 33 億美元的需求。那爾遜指出 NASA 需要更多資金,才能搶在中國之前讓美國太空人再次登陸月球以及進軍火星。
那爾遜也提到支持讓《沃爾夫條款》(Wolf Amendment)永久化。美國國會自 2011 年開始禁止中美兩國之間任何與 NASA 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等,由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簽署生效。
但 2019 年於中國嫦娥四號任務期間,NASA 曾與中國展開合作,在合作過程中 NASA 向美國國會證明,此次任務不會導致技術、數據或其他資訊轉讓或造成美國國安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嫦娥四號也是首個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探測器,也就是:中國是第一個成功在月球背面降落探測器的國家。上個月,中國又成為僅次於美國,第二個在火星上登陸火星探測車的國家。
馬斯克:這有點過分了
此次那爾遜表態支持《沃爾夫條款》永久化,但也表示,這不太表中美兩國之間不能尋找合作機會,在避免太空飛行器碰撞、移除太空垃圾等方面都可共同合作。不過,這項表態已經招致批評,例如 SpaceX 共同創辦人馬斯克就在推特批評,「這似乎有點過分了。」
Nothing wrong with healthy competition, but this seems a little over-the-top. Would be cool if spacecraft could travel from one space station to another (which is much harder than it seems!).
— Elon Musk (@elonmusk) June 25, 2021
馬斯克指出,「良性競爭並沒有錯,但這(沃爾夫條款永久化)似乎有點過分了,如果太空飛行器可以從一個太空站飛到另一個太空站會很酷!(這比看起來還難)」
外媒 THE BYTE 指出,雖然馬斯克可能無法完成在太空中把特斯拉從一個太空站開到另一個太空站這個夢想了,但若聽到那爾遜對於未來月球任務的計畫,「馬斯克可能感到興奮」。
事實上,此次那爾遜正在為 NASA 爭取的經費,正是人類登陸系統(HSL)計畫。也是今年 4 月 SpaceX 打敗 Blue Oringin 與美國國家安全技術公司 Leidos 旗下的 Dynetics 贏得的登月計畫,根據該協議,SpaceX 將與 NASA 共同完成 21 世紀首次載人登月任務。美國先前通過的《美國創新與競爭法》的重點計畫撥款的 1900 億美元中,HSL 佔 100 億美元。
不過,現在這項 SpaceX 與 NASA 之間的協議,正因為擁有 Blue Origin 的貝佐斯以及 Dynetics 提出抗議,而被迫擱置。
不過,沃爾夫條款原本在美國就受過質疑,不但無法讓中國航太發展停頓,也會阻礙美國自身技術發展。批准預算的截止日期是今年 9 月 30 日。
國際太空站使用壽命即將到期,它是冷戰後美俄重建聯繫的產物,最快可能將在 2024 年退役,屆時中國太空站或許將成為地球軌道上唯一的載人太空站,而作為對比,這太空站將會是中美日益對立、新冷戰氛圍下逐漸成形的結果。
參考資料
《Orlando Sentine》、《VOA》、《The Washington Post》、《BBC》、《Futurism》
延伸閱讀
【他人的困境,就是新的商機!】立志成為太空版 Shopify ,衛星數據新創 SkyWatch 眼中的市場新機會在哪
【美國技術協力】政府帶頭,南韓民間企業投入太空科技!未來十年發射 2000 顆低軌衛星
【太空版の樹莓派】官方推 Astro Pi 開發板,你的程式碼也能射上宇宙、執行任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