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力發電被視為綠能的解決方案之一,中國、挪威等國皆積極發展水力發電,然而氣候科學家調查亞馬遜流域的水力發電廠時,發現水庫冒出大量溫室氣體,代表水力發電並非零碳排。研究團隊將論文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
研究論文傳送門
植物在水下腐爛,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
科學家調查的水力發電廠為 Belo Monte 大壩,這是巴西第二大,全球第四大的水力發電水壩,於 2019 年開始營運。抵達現場後,論文第一作者 Dailson Bertassoli 先是注意到,水庫內冒出許多泡沫;而研究團隊研究該水電廠釋放的甲烷與二氧化碳 2 年,並與水壩興建前的水準比較,發現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 3 倍。
雖然水電廠不會燃燒化石燃料,但研究團隊表示,水壩興建後會導致水位上升,淹沒周圍的旱地,而原本的植被就會在水下腐爛,土壤中的有機物也會分解,因此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
水壩興建後,它並不是自然的湖泊,而是一個溫室氣體產生器。
不是所有水電廠都會排碳,有些會吸收二氧化碳
聖保羅大學教授 Andre Sawakuchi 認為,保持亞馬遜河的流動很重要,不應該用水電站來破壞這種流動。研究團隊也在論文中表示,若要興建水壩,至少要避免岸邊的植物被淹沒,以降低溫室氣體的產生。
但不是所有的水電廠都會排碳。環境保護基金會(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在 2019 年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有些水電站是碳匯(carbon sink),也就是它們透過水中生物的光合作用,讓吸收的碳大於排放的碳。但研究也指出,大量的水電廠會排碳。
綠電方案並非十全十美,太陽能板是高污染物,風機會影響鳥類飛行,而水力發電不僅會影響河川生態,也會讓當地環境的碳排量增加。但這並不能否定水力發電。隨著時間推移,腐爛植物會逐漸分解殆盡,碳排量可能就會減少;此外,若水力發電的每度電碳排量少於化石燃料發電的碳排,代表水力發電依舊是相對環保的選項。
參考資料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電動車、綠能建設帶動需求,銅成為綠能時代的「新石油」
電動車、綠能快速發展,全球稀土需求將增加 152%!要從哪弄來那麼多稀土?
【綠能黑科技】科學家將頭髮變成「碳奈米點」,加進太陽能電池提升發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