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Republic of Korea on Flickr

【為什麼我們要編譯這篇文章】無論是棒球還是半導體,韓國一直是台灣「不能輸」的競爭對手。但在近年急速發展的太空產業裡,韓國似乎又一次的,跑得比台灣還要快。

在台灣的太空預算規模還被外界檢討是否太少時,韓國正傾國家之力,一方面與美國技術聯手打造 KPS——韓版定位系統,另一方面,更讓民間企業積極把握衛星商機,預計有望為未來十年重要科技鋪路,無論是自動駕駛技術,或飛天計程車,都需要這些大量的基礎建設。

回過頭來看台灣,沒有大型太空計畫或者計畫延續性太低一直都是我國太空產業的長期問題,也間接導致沒有人才願意加入此一前沿領域。

雖說「前沿」,但由 5G 與低軌衛星網路交織而成的未來其實已經近在眼前。台灣要如何贏過韓國?我們能從矽島,變身為「太空島」嗎?(責任編輯:藍立晴)

韓華集團旗下,專營國防資訊系統的「韓華系統」於 3 月宣布,計畫將在 2030 年之前發射兩千枚低軌道衛星至太空中。

韓華系統在去年才擴大收購了一家破產的相位陣列天線製造商,這次預計部署兩千名衛星,目的是為了供應都會區與載貨用無人機、商用客機所需要的網路訊號連結。

韓華系統宣布,將在 2023 年前投入 5000 億韓圜(約 4.4 億美元),以研發低軌道通訊衛星、超薄電子可操縱方向性天線,以及衛星控制系統。

韓華衛星通訊事業的資深負責人崔在宇,在一場線上簡報中說道:「低軌道衛星通訊市場擁有極大的成長潛力,各國之間競爭激烈。」韓華相信自己能憑藉在軍事通訊領域的 20 年經驗與技術,躋身衛星市場的領導者行列。

資金分配方面,韓華將投入最高比例的項目為研發通訊技術與衛星發射,以及取得發射衛星通訊服務的相關科技資產、技術,同時也計畫將部分資金用於製造硬體設備。

美韓合作打造韓國版 GPS,發展自動駕駛、空中交通系統

韓國一方面以民間企業的力量,推動衛星部署與發射,計畫在 2031 年前將 100 顆左右的超小型衛星送上太空;另一方面也以政府立場,於本(6)月 3 日與美國線上簽署了通訊合作條約,與會者包含南韓外交部、資訊科學部門官員,美方則由國務院,以及國家太空定位導航定時協調辦公室(National Coordination Office for Space-Based Positioning, Navigation & Timing,PNT)派代表出席。

該通訊協定中,美國同意協助首爾政府從 2022 年開始,研發獨立的衛星導航系統,其應用不僅牽涉到國防安全,更有助於發展自動駕駛技術與私人空中交通系統等科技創新。

在美國技術支援下,南韓計畫於 2035 年之前研發出韓國定位系統(KPS),使用七顆衛星來獨立供應定位導航訊號,可涵蓋以首爾為圓心半徑 1000 公里的範圍,提供格外精準的地點數據服務,往後在此服務範圍內,定位誤差可望降低至一公尺以下。

而屆時韓國的 KPS、美國的 GPS 將能在韓國境內同步使用。韓國資訊科學部主管申宰植在聲明中提到:「兩國此次交流合作,預期將會對韓國太空產業的擴大投資,以及私人太空產業的重新復興,做出重要貢獻。

航太科技加速無人機產業應用

韓國民間與政府齊心扶植航太產業之下,韓華系統還計畫在未來投資 4500 億韓圜,發展無人機貨運事業,內容涵蓋取得無人機製造商的技術與服務,還有生產機型、地面設施等其他基礎建設。

韓華預計製造兩種機型:飛行時速介於 150- 650 公里的都會區無人貨機,以及另一款時速 50 公里、載重三公斤的輕巧無人機型。韓華的崔姓負責人表示,韓華之所以決定同時進軍低軌道衛星通訊系統、空中貨運事業,是因為這兩塊市場發展緊密相繫,彼此相輔相成。

參考資料:SpacenewsAju Business Daily鉅亨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