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辨識取代密碼】向超難記銀行帳密說掰!跨金融機構身分驗證第 4 季試辦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開戶是最頭痛的事情,尤其是要開證券帳戶時,不只銀行開戶要識別一次身分、證券開戶又要再識別一次,可說是最不便民的代表。現在,這些繁瑣的流程即將被改變,且未來可能無需記各種密碼,靠生物辨識就能跨金融機構使用各種服務!

身為記不住各種網路銀行帳號密碼的使用者,真心期盼這項措施趕緊實施啊!(責任編輯:藍立晴)

為促數位金融發展,金管會成立金融行動身分識別聯盟,研議未來用戶一次性綁定行動裝置、實體卡片與生物特徵,就可跨金融機構使用服務,無需再記帳號密碼,且代表跨機構開辦新帳戶也不用重複驗證,預計今年第 4 季試辦。

金管會綜合規劃處長林志憲表示,目前許多金融機構數位存款帳戶,都須經過自然人憑證、信用卡、存款帳戶等實體卡片進行身分識別,且若非經過實體身分認證,開立的帳戶型態與交易範圍就會受限。

只要一款 App,就能進行跨金融機構身分識別

為解決此痛點,金管會參考國際標準,推動金融行動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金融 FIDO)。預計將採集中式開發一款手機身分識別App,導入FIDO標準,未來用戶下載此 App,只要首次綁定一張晶片金融卡並進行身分驗證程序,未來就能以指紋、生物辨識進行跨機構身分識別。

林志憲說明,未來擬讓用戶透過一次性綁定行動裝置、實體卡片與生物特徵,即可在合作的金融機構中,跨業別、跨機構使用綁定過的裝置與生物特徵進行身分識別,辦理金融交易,不必再使用現行的實體卡片或帳號密碼進行識別。

金融 FIDO 機制有這 3 大優勢:隱私、便利、高效

金融 FIDO 機制可望帶來三大優勢,第一,FIDO 伺服器上只保有公鑰,不保存密碼、私鑰或個人生物特徵,可避免隱私洩露;第二,可解決消費者忘記帳號、密碼等問題,提高使用便利性與安全性;第三,可免除金融機構向客戶重複驗證身分作業,並可透過跨機構傳輸資料,提高客戶的服務效率並降低相關營運成本。

為推動金融 FIDO,金管會、聯徵中心、財金公司上月成立金融行動身分識別聯盟,截至 5 月底為止,共有 121 家金融機構加入,其中共有 6 家金控、35 家銀行、28 家券商、9 家期貨商、17 家壽險、14 家產險、2 家基層金融機構與其他 10 家業者,預計今年第 4 季啟動試辦。

目前包含中信金、國泰金、富邦金、玉山金都已加入聯盟。林志憲表示,目前加入的 6 家金控中,有公股金控、也有民營金控,未來並將有更多金融機構陸續加入此聯盟。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生物辨識取代密碼 跨金融機構身分驗證第4季試辦〉。首圖來源:Photo by Firmbee.com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