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槓 Arm 架構,英特爾做了違背祖宗的決定:布局 RISC-V

Intel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英特爾在上個世紀推出 x86 架構,並透過授權獲利。然而在行動時代,Arm 架構卻以節能的優勢勝出,而且運算性能也逐漸提升,讓 x86 架構落居下風。但到了 2010 年代,RISC-V 架構以免費開源、精簡、可擴展的優勢,逐漸在市場獲得關注,並應用於物聯網等領域。英特爾意圖收購基於 RISC-V 架構的半導體公司 SiFive,想打造與 Arm 架構抗衡的晶片生態系。(責任編輯:郭家宏)

本文經 AI 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 ID: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連繫出處
作者:量子位

英特爾要對 Arm 正式宣戰了?

有消息稱,英特爾提出以超過 20 億美元收購 RISC-V 晶片設計公司 SiFive。

其中還提到,這家公司還收到了其他公司的多方收購要約。

那麼這家被搶購的晶片公司到底什麼來頭?

SiFive:首家基於 RISC-V 架構的半導體公司

SiFive 是一家處理器內核、AI 加速器和 SoC IP 供應商,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RISC-V 創辦人之一 Krste Asanovic,和他的兩名研究生共同創立。

雖然這家公司 2015 年才成立,但現在已經成為 RISC-V 市場的新星。

RISC-V 是一款近幾年來新興的架構,與 Arm 架構都源自精簡指令集計算機 RISC。

但是不同於 Arm 授權要求較高、CPU 內核不允許擴展等限制,RISC-V 因其免費開源、精簡、可擴展的優勢,近幾年在市場上受到高度關注。

雖然在行動市場難以抗衡 Arm,但在物聯網和晶片領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應用 RISC-V 架構的內核。

Arm 還曾經建了一個網站,專門用來攻擊 RISC-V。

而 SiFive 作為全球首家基於 RISC-V 定製化的半導體企業,其 RISC-V 架構處理器有超過 100 項執照。

該公司致力於將開源標準引入半導體設計,使其更便宜且客戶更容易使用。

在獲得 Arm 許可的公司中,有不少公司投資了 SiFive。全球晶片巨頭如高通、SK 海力士、英特爾等等,都在該公司的客戶名單上。

公司現任 CEO Patrick Little,就是從高通離開後加入了 SiFive,這件事發生在 NVIDIA 宣佈要收購 Arm 之後。

對槓「NVIDIA + Arm」,英特爾想收購 SiFive

去年 9 月,NVIDIA 宣佈以 400 億美元收購軟銀旗下的 Arm,可謂強強聯合。

今年,NVIDIA 還加入了英特爾長期制霸的 CPU 市場,宣佈推出基於 Arm 的首款伺服器 CPU。

對於此番巨額收購,不少人猜測,Arm 的客戶很可能會出於對中立性的擔憂,而放棄與之合作,將目光轉向 SiFive。

一直以來,SiFive 都希望透過收購與合作,改變 RISC-V 在整體的技術實力及產業生態上相對薄弱的局面。

對於英特爾而言,可以透過此次收購獲得一個 IP 庫,既可以用於自家晶片,也可以向外提供授權許可。

英特爾此前就表示,將會向客戶授權基於 x86 架構的運算內核,並且作為代工製造業務的一部分。

此外,SiFive 不僅提供 RISC-V 架構,還致力於讓不同類型的運算晶片更易編程,並且為此聘請了矽谷電腦科學家 Chris Lattner 擔任平台工程高級副總裁。

在此之前,Chris Lattner 就職於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管理 Google 大腦和 TensorFlow 的人工智慧程式語言團隊。

他還曾在蘋果和特斯拉任職,並在蘋果領導開發了用於 iPhone 編程的 Swift 語言。

因此如果收購達成,SiFive 還可以幫英特爾提升軟體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SiFive 中國是獨立營運、可獨立接受投資的公司,而並非 SiFive 的子公司。

目前,SiFive 還沒有表達任何接受收購的意向。

也有消息稱,該公司還提出了投資要約,因此也可能會繼續保持獨立。

參考資料

Bloomberg

(本文經 AI 新媒體量子位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英特尔又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布局RISC-V〉。首圖來源:Pixabay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COMPUTEX 2021】追求智慧終端願景,基於 Armv9 架構的 CPU 逐漸推出
【COMPUTEX 2021】疫情結束後,Arm 架構如何激發世界的復甦潛能?
首度整合 AI 加速架構,英特爾第三代 Xeon 同時滿足效能與資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