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時間不僅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科羅拉多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聯合研究發現,早睡 1 個小時,可以讓憂鬱症的風險降低 23%。研究團隊將論文發表在《JAMA Psychiatry》期刊。
研究論文傳送門
提前 1 小時睡覺,憂鬱症風險降低 23%
早前,科羅拉多大學綜合生理學助理教授 Celine Vetter 做了一項研究,追蹤 3.2 萬名護理師,發現「早起者」出現憂鬱症狀的可能性比其他人低 27%。
近日,研究團隊追蹤 84 萬人,除了追蹤作息時間,研究人員也分析他們的基因。科學家認為,體內有種「時鐘基因」(clock gene)會影響人類的睡眠時間,研究人員想了解該基因與憂鬱症的關聯。
另外,研究團隊研究睡眠中點,也就是入睡時間與醒來時間的中間點。Vetter 表示,即使只提前一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也與憂鬱症的風險相關。根據研究,如果通常在凌晨 0 時睡覺的人改成在 11 點睡覺,在睡眠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憂鬱症的風險可以降低 23%;如果提前 2 小時睡覺,風險還可能再降低。
因果關係並不明朗,可能跟光線與社會規範有關
但研究團隊並未探究出因果關係。研究團隊猜測,可能跟光線有關。社會規範也可能是原因。論文主要作者 Iyas Daghlas 表示,我們的社會是以早起者的模式運作,晚起者會感到自己的生理時鐘與社會時鐘不一致。
若想把自己的生理時鐘調整成早起者模式,Vetter 建議,白天可以儘量待在明亮的環境,晚上在黑暗的環境。另外,早上可以喝咖啡;如果可行,儘量步行或騎腳踏車上班;晚上則把手機、電腦螢幕亮度調暗。
這項研究僅顯示早睡早起能降低憂鬱症機率,但因果機制並不明朗,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只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早晨時光比較不容易被訊息打擾,更容易專心閱讀、思考。或許讀者可以嘗試早睡早起,利用早上的時間閱讀、學習、冥想,與自我對話,或是規劃當天的工作進度,讓工作效率提升,這些的確能對情緒有正面的影響。
參考資料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CU Boulder Today》、《Changing America》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xHere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失眠了嗎?這款枕頭用磁脈衝「調控腦波」,幫你輕鬆入睡
每晚都失眠?睡眠專家提出「7 天睡眠挑戰」,幫你找回瞌睡蟲
【RedBull 的反粒子】又失眠了嗎?一罐 Som Sleep 讓你呼呼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