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升溫,全台進入三級警戒,許多人在家工作。然而,在家工作很容易讓工作與生活的界線模糊,時常覺得自己一直在工作,會不知不覺加班;此外,因為一整天都在家,所以就算下班也沒有工作結束的感覺,很難轉換到下班的心情。
因此,在家工作必須花更大的心力,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部落客 Becca 分享 17 個在家上班的建議,幫大家平衡工作與生活。《TechOrange 科技報橘》參考 Becca 的文章,將這 17 個建議整理並濃縮成 7 項,供讀者參考。
原文傳送門
1. 起床後,不要馬上做工作相關的事
實現工作與生活平衡的一個簡單方法,是用你喜歡的事情和能讓你放鬆的事情開啟新的一天,不要一起床就做跟工作相關的事。你可以建立早晨的儀式,例如:
▌喝咖啡
▌做瑜珈
▌淋浴
2. 建立家庭辦公空間,避免在下班後接近那裡
家庭辦公空間是專門用於工作的空間,它可以在客廳、房間,或是家裡的任何一個地方,但原則是讓自己不受干擾,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如果你的職位需要跟很多人協調,那你一定會很常需要開視訊會議,就需要準備一個會議空間。這個空間必須與私生活獨立,不要有太過私人的物品,以維持自己在職場上的專業形象,也能幫自己轉換到工作心境。
此外,為了達到生活與工作上的平衡,辦公與會議空間只能用於工作,晚上與週末要避免到那裡,這有助於心理上把上下班時間切分開來。
另外,如果你特別為了在家工作買了張辦公椅,週末就不要用它,才不會覺得自己又開始上班。
3. 制定工作時間表,要有明確的開始、結束與午休時間
跟在公司上班一樣,在家上班也要有工作時間表,而且要有明確的上班與下班時間,才不會上班的時候分心耍廢,結果不知不覺「加班」。另外,制定明確的下班時間,也有助於適當分配工作,將過多的工作分成幾天處理,較不會工作過量。
此外,有不少人會在床上滑手機。看自己的 Facebook 跟 Instagram 帳號還好,但千萬不要看工作 E-mail。原則是,把床當作你生活的地方,如果要工作,就去辦公空間。
另外,在公司上班,你會有明確的午休時間,同事會一起訂便當或出門吃飯。但在家裡,午休時間可能會不知不覺被工作佔去。因此在時間表中,要明確制定午休的時間,讓自己去吃飯、休息。
關於用餐,為了方便,很多人會直接叫外送。但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自己做飯,不僅能舒緩工作的壓力,食物也會比較健康。另外,如果要做飯的話,要避免過量的鹽和糖。
4. 使用能提升生產力的工具,並將省下來的時間優化
在家工作很容易因為家事、電視或冰箱而分心,因此更要使用工具專心。計時器、Google Calendar 都是可以用的工具。
在家上班的好處之一,是能節省通勤時間。但這些時間需要優化,而不是拿來耍廢或賴床。建議可以把這些時間拿來健身、做飯、做家事等。
5. 工作結束後把電腦關掉,或是暫時離開螢幕
如果你有兩台電腦,一台用於工作,一台用於私人生活,下班後就把工作的電腦關掉。但如果你只有一台電腦,同時用於工作與生活的話,最好也要在工作結束後離開電腦,去閱讀、運動、做家事,或是聽 Podcast,讓自己暫時離開螢幕,切換成下班的心境,然後再用電腦做生活娛樂,例如看 Netflix。
還有一個切換心境的作法,是上班的時候用筆電支架跟外部鍵盤,下班後把這些拿掉,轉換成比較輕鬆的模式。
6. 規劃下班後的活動,保持運動習慣
預先規劃下班的活動,能避免下班之後無事可做,心境上還是上班狀態的情況。此外,活動也能幫助你釋放工作壓力。活動可以是運動、烹飪、閱讀、看影集等。
而最重要的是制定運動計畫。關在家不出門,體能很容易下降,就更需要騰出時間來運動。運動不僅有助於維持體力,也能提振工作的精神。
7. 探索其他可以在家上班的工作機會
如果在家上班讓你倦怠,原因可能是公司的機制設計,你可以考慮換個工作,或許狀況就可以改善。這個建議在歐美國家適用,因為他們的疫情較嚴重,需要長期實施遠端工作;但是台灣疫情相對不嚴重,而且現在有在減緩的趨勢,可能再幾週就能恢復正常上班,比較沒有換工作的必要。但如果你的公司有打算長期實施遠端工作,而這讓你不舒服的話,可能就要考慮換工作了。
參考資料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flickr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消耗小孩體力神器】沒健身環也能在家運動!Active Arcade、Plaicise 用手機就能累翻孩子
遠距工作後被「線上會議」轟炸?微軟員工用研究向主管建議 5 大會議守則
【居家學習工具包】拼完國英數,靠線上體育美術課陪孩子放鬆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