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遠距工作也有「遠距洗腎」!居家腹膜透析如何讓腎友不進醫院也能治療

居家全自動腹膜透析,是腎友在疫情之下可以考慮的遠距治療選擇,不須頻繁進出醫院,只要每天晚上睡前完成儀器操作,即能用睡覺時間完成洗腎,白天生活不受影響。

近日台灣進入非常時期,許多企業為了減少「人與人的連結」,重新啟動遠距工作計畫,國外企業如 Google 早已發展出一套遠距工作模式,未來日常生活中「辦公室」或許已經不是每日必須;但對於兩到三天就必須到「醫院」報到洗腎的腎臟病友而言,也能有這樣的「遠距計畫」嗎?

當醫院成為疫情下高感染風險的場所,全台八萬的腎友還是只能一週三次到醫院洗腎治療?其實,目前腎臟替代療法除了到醫院治療的血液透析(HD)外,已經有在家遠距治療的居家腹膜透析(PD)方式,不只降低腎友因外出意外感染的風險,還能透過雲端數據紀錄,協助醫生精準治療。

疫情升溫,腎臟病友的日常治療有什麼影響?

2020 年全球受到 COVID-19 疫情衝擊,美國更是在三到四月期間達到第一波疫情高峰,根據最新美國腎病資料年報(2020 USRDS Annual Data Report)顯示,在 COVID-19 爆發後, HD 腎友因感染而住院的機率,平均約高於 PD 腎友的 3-4 倍,顯見疫情中頻繁進出醫院,仍對於腎友造成相當大的威脅。

根據 USRDS 統計,美國在 COVID-19 爆發初期,血透腎友住院率暴增,約是腹透腎友的 3-4倍。圖片來源:USRDS

而許多醫院更是對此進行醫療空間控管,除了將透析室與醫院其他空間隔離,更需要考量腎友移動路線的安排,同時許多醫院沒有移動式透析設備,無法在獨立環境中進行治療,只能勉強透過拉開間隔來增加安全防疫距離。

有了國外的前車之鑑,未來台灣若再度提升防疫層級,加強對醫院空間的管制,腎友可以如何持續安心治療?

「遠距」新常態,腹膜透析讓腎友達成遠距洗腎

居家全自動腹膜透析,是腎友可以考慮的遠距治療選擇,不須頻繁進出醫院,只要每天晚上睡前完成儀器操作,即能用睡覺時間完成洗腎,白天生活不受影響。圖片來源: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

居家腹膜透析,或許是腎友能參考的另一種居家治療方式,腎友只要依照醫護人員指示,睡前操作儀器即能在睡覺時間進行洗腎,醒來即完成治療,而每次洗腎所記錄的數值會自動上傳到雲端管理系統,照護團隊便可在遠端精準掌握腎友治療狀況,隨時調整療程,達到更完善的腎友照護。

居家腹膜透析晚上治療的方式,不僅能讓腎友自主安排生活規劃,與傳統血液透析相比,其「數據追蹤」的特性,更能讓醫護端易於管理,及早發現問題、介入處理,憑藉詳實的治療數據調整處方,貼近腎友臨床的需求。

居家全自動腹膜透析每次治療後,機器會自動蒐集數據上傳雲端,醫師能及早發現問題,調整處方,更符合腎友臨床的需求。圖片來源: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

同時,腎臟病治療是一場長期的馬拉松,維持殘餘腎功能才能讓腎友有較好的身體機能,據臨床上觀察,腹膜透析相較血液透析較能幫助腎友保留殘餘腎功能。

而哪些人適合居家腹膜透析?其實,多數腎友在醫師評估後都可使用腹透,尤其剛進入透析治療的患者,根據台灣腎友團體「2021年度全台透析病友就業意願調查」問卷顯示,逾 3 成的腎友在步入洗腎後,開始無固定工作,且有 4 成薪資下降,降幅達二萬元以上者更超過 3 成。藉由居家腹膜透析治療,能讓腎友維持原本的生活型態,保有工作或上學的彈性。

香港、泰國為何都推「居家腹膜透析優先」?

其實居家腹膜透析在國外行之有年,許多國家像美國、香港、泰國與越南已經將居家腹膜透析(PD)納入腎臟病的優先治療建議當中,能帶來哪些實質的影響?他們又是如何規劃?

▪️香港
居家腹膜透析能帶來怎麼樣的經濟效益?可以從 1985 年開始 PD-First 政策的香港來參考,最初在 1960 年代,香港因透析人口數龐大導致財務出現困境,在綜合評估醫療器材、人力與空間成本下,希望提倡較具經濟效益的居家腹膜透析治療。

而根據 2019 年的研究,許多亞洲國家包含香港藉由 PD 優先的治療模式,節省約 10% – 30% 的醫療支出。目前香港的居家腹膜透析比例約七成,多數患者皆是從居家腹膜透析開始治療,再依據醫療團隊建議,安排腎臟移植或其他療法。

▪️泰國
泰國政府同樣對於持續增長的慢性腎臟病病患,以及相應增加的醫療成本與醫療量能擔憂,自 2008 年制定並執行腹膜透析優先政策與相關給付條件。從結果來看,不論是幫助慢性腎臟病病患選擇腹膜透析,或是專責腹膜透析治療院所的數目均顯著增長。

泰國自 2008 年實施 PD 優先政策後, PD 使用人數每年增長約 2000~3000 人,同時 PD 治療機構也相應增多,政策推廣效果顯著。圖片來源:Kidney360

▪️美國
美國目前每年在腎臟病患者身上支出的費用超過1140億美元,相當於所有醫療保險的五分之一,因此在 2019 年簽署《促進美國腎臟健康倡議》(Advancing American Kidney Health Initiative)鼓勵以居家透析取代到大醫院或診所洗腎,目標計畫到 2025 年,在家洗腎和接受器官移植的新進透析患者占比須達到 80%。

他們是如何推動這項政策?除了發展與制定新的醫療保險給付模式,美國衛生公共服務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以及美國腎臟醫學會(ASN)更合辦「腎臟護理挑戰賽」,邀請腎臟領域專家、醫護人員與創新公司參賽,2020 年的獲獎作品之一,便是針對腹膜透析治療設計出一款新型設備,藉由中間裝置將 PD 管線消毒,進而預防腹膜炎感染。

2020 年美國腎臟護理挑戰賽得獎團隊 Relavo 所開發出的新產品,預防腹膜炎感染。圖片來源:Kidneyx

台灣現行腎臟病血透比例 90%、腹透比例 10%,單就疫情對洗腎治療模式的影響來看,居家腹膜透析能有效減少腎友在外的感染機率,更能給予腎友和社會在經濟上的幫助,這部分也需政府與相關單位的支持與推動。

台灣在腎臟病治療這部分可以借鏡香港、泰國以及美國,透過居家腹膜透析在短期內挺過疫情控制;長期則是持續提升醫療支出的經濟效益,藉由腹膜透析雲端數據增進治療成效,在兼顧腎友生活品質的同時,朝向對腎友更友善的治療方向邁進。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你可能有興趣

【洗腎不用進醫院!】靠著雲端科技,洗腎族群有哪些「遠距治療」數位新選擇?
【2030 年將不再有傳統醫院】AI、5G 進入醫療產業,將助台灣解決健保難題
台灣遠距醫療如何發展?結盟 AI、半導體科技為醫療注入智慧動能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