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燃油車廠造的電動車,開起來是怎樣的感覺?
特斯拉吹起電動車革命的號角,許多國家大力推行電動車,期望在未來能取代油車,達到能源潔淨與碳中和的目標。因應電動車的趨勢,不少傳統燃油車廠也大力研發電動車,並推出電動車產品,與特斯拉競爭市場。相較於以電動車起家的特斯拉,從燃油車起家的傳統車廠,做出來的電動車與特斯拉有什麼差別?
奧迪積極研發電動車,Audi e-tron 55 quattro 是奧迪去年(2020)底才在台灣上市的新電動車款。奧迪邀請《TechOrange 科技報橘》參與 e-tron 55 quattro 的中橫試駕體驗,透過 224 公里的長距離,包含 100 公里的連續上坡、50 公里的連續下坡與 50 公里的高速公路路段,無數 180 度大迴轉山路與 3000 公尺高海拔路段,讓我們體驗電動車的操駕感覺。
首先,我們先來簡單認識一下主角:Audi e-tron 55 quattro。

Audi e-tron 55 quattro 續航里程 436 公里,搭載虛擬後視鏡讓駕駛更安全
Audi e-tron 55 quattro(下文簡稱 55 quattro)是奧迪在台灣上市的純電動車款,擁有 408 PS 的大馬力與 664 Nm 的高扭力,在中橫的陡坡奔馳完全沒問題。至於電動車主最關心的電池續航力,55 quattro 搭載 95 kWh 的鋰離子電池,續航里程達 436 公里(WLTP 測試),從台北開到高雄完全沒問題。
特別的是,Audi e-tron 車款搭載奧迪全球首創的全數位虛擬後視鏡,透過鏡頭即時記錄汽車兩側畫面,並將它們顯示於車內的虛擬後視鏡。相較於傳統的鏡面反射後視鏡,全數位虛擬後視鏡的體積更小,能降低行車風阻與高速行駛時的風切聲,也讓車寬縮減 15 公分,停車較不容易刮到後視鏡。另外,在天氣惡劣的狀況下,由於虛擬後視鏡的螢幕在車內,不會受到窗戶玻璃的影響,畫面會比傳統後視鏡清楚。

問題是:使用電子設備的虛擬後視鏡,如果擦撞到的話,修理成本會比傳統的後視鏡高很多嗎?
奧迪表示,其實虛擬後視鏡的硬體成本比傳統後視鏡低,因為虛擬後視鏡不需要自動收折與鏡面轉換的機械結構。虛擬後視鏡貴的,是汽車裡面的螢幕。

關於排檔,55 quattro 使用電子介面,右下角的 P 是手剎車,排檔桿上的 P 是 P 檔,將排檔趕往前推,會打到 N 與 R 檔,往後推則是 D/S 檔。D/S 檔可以切換,開啟 S 模式,扭力與加速度就會大增,讓駕駛享受「貼背感」。只不過對開慣平價燃油車的筆者來說,這種電子介面剛開始用還真的不習慣,花了些時間適應。

至於電動車最環保的特性「能量回充」,奧迪則是透過方向盤兩側的撥片操作。奧迪的能量回充系統為三段式,左邊撥片上有「-」號,開啟後,若沒有踩油門,電池就會自動回充,同時電動車也會減速。撥 1 下,電動車的減速力道為 0.1 G;撥 2 下,電動車減速力道為 0.3 G。而方向盤內部右側有「+」號,它能降低回充段位,若完全關掉,電池就不會自動回充。而除了操作撥片,腳剎車也有能量回充的功能。

關於能量回充的實際性能,讀者可參考:
電動車下坡能幫電池充電!我們將 Audi e-tron 開上武嶺,實測電能回充效率
那實際開起來是怎樣的感覺呢?
以簡單為概念造車,奧迪強調電動車的「舒適性」
「特斯拉有一種頓挫感,舒適度沒那麼好」這是在場許多記者談及特斯拉時給予的評語。特斯拉以「3C 產品」的概念造電動車,不否認,特斯拉性能很強,但奧迪表示,奧迪是汽車製造商出身,用「汽車」的概念造電動車,因此更強調電動車的「舒適性」。此外,奧迪也以「簡單」為概念造電動車,強調使用者體驗,儀表板也保留燃油車的感覺,讓燃油車的駕駛能輕鬆轉換到電動車,不需要花太多心力習慣新介面。

縱使電動車的扭力與加速比燃油車高,但在實際駕駛中,若用一般踩油門的力道踩電門,55 quattro 會平緩的加速,感覺與燃油車相當,並沒有猛然加速的貼背感,乘坐舒適。當然,如果真的要加速,55 quattro 可以在 5.7 秒從 0 加到時速 100 公里,雖然略遜於特斯拉(根據特斯拉官方數據,Model S Plaid 僅需 2.1 秒),但實際駕駛很舒適,無聲無息,引擎也沒有吃力的感覺。在高速公路上,筆者輕鬆就把車速從 0 加到時速 120 公里。
而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爬坡性能。中橫公路過大禹嶺之後,會有一段很陡的上坡,而且海拔超過 2500 公尺,氣壓比海平面少了 20% 以上。燃油引擎透過燃燒燃料取得動力,空氣密度降低,意味燃油引擎的輸出功率也打折扣。根據筆者的燃油車駕駛經驗,這段路燃油車跑得很吃力,但以電池為動力的 55 quattro 完全沒這個問題,可以有力的向上爬升,輕鬆的從大禹嶺衝上台灣公路最高點:武嶺。

奧迪超級充電站,不是奧迪電動車也可以充
最後,就是電動車主最關心的充電。
目前奧迪有 3 種充電選擇:家用充電、目的地充電站與超級充電站。關於目的地充電,奧迪與 Noodoe 與華城電機合作,透過策略聯盟串聯 Noodoe EV 環島充電網與華城電機旗下 Evalue 充電站點,駕駛可以透過掃 QR code 與刷卡讓系統辨識車輛並充電。

至於超級充電站,目前奧迪與 OASIS 合作,在全台經銷商共打造 6 個站點,24 小時對外開放,提供最高 180 kW 的充電功率,充電 10 分鐘約可行駛 115 公里,從 0% 充到 80% 僅需 30 分鐘。購買奧迪時,車主會獲得會員卡,提供免費的充電額度。

特別的是,奧迪充電站也開放給非奧迪的電動車使用(特斯拉也 ok,但需要有轉接頭)。駕駛掃描機器上的 QR code 即可充電,不需要另外下載 App。充電費率為每 kWh 12 元。


整段路程下來,駕駛電動車的確很「舒適」,操作過程與燃油車相當,但有良好的爬坡性能、高速行駛的寧靜,以及電源回充的高能源效率。目前台灣電動車市場以特斯拉為主,奧迪、保時捷等傳統車廠有電動車在台灣上市,但以高價市場為主;未來,將有更多車廠投入電動車的市場,給消費者更多選擇,也讓台灣向純淨能源更進一步!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電動車下坡能幫電池充電!我們將 Audi e-tron 開上武嶺,實測電能回充效率
Audi、保時捷同聲高喊「感謝特斯拉」,電動車競賽進入下半場激烈戰局
不只有特斯拉!台灣新創 OASIS 與奧迪合作,打造充電站提供快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