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下坡能幫電池充電!我們將 Audi e-tron 開上武嶺,實測電能回充效率

energy recovery system
透過方向盤內部的撥片,駕駛可以調整電動車的能量回充段位。(攝影:郭家宏)

電動車正在快速發展,不少消費者也躍躍欲試,考慮購入一台電動車,例如特斯拉 Model 系列、Audi e-tron 等車款。然而,許多人對電動車有「里程焦慮」,擔心電動車續航力不足,無法完成長途旅行的需求。很多人也會怕,把電動車開上山後,如果沒電,下不了山該怎麼辦。但事實上,電動車有「能量回充系統」,下山的時候,電池電量反而會「愈開愈多」。

Audi e-tron 55 quattro 是奧迪去年(2020)底才在台灣上市的新電動車款。奧迪邀請《TechOrange 科技報橘》參與中橫試駕體驗,透過 224 公里,從海拔近 0 公尺的高度,上升到台灣公路最高點 – 武嶺的海拔 3275 公尺的高難度路段,讓我們體驗電動車的動力性能、續航力與能量回充效率。

試駕車輛:Audi e-tron 55 quattro

透過回充系統,Audi 電動車將剎車減少的動能轉回電池

與燃油車相比,電動車的特色是扭力大、加速快,以及最重要的「能量回充系統」。簡單來說,能量回充系統能在剎車時,將電動車的動能回充到電池裡,讓能量可以再利用。傳統燃油車剎車時,汽車動能只能轉換成無法利用的熱能,造成能量的浪費。

但具體來說,扭力大是怎樣的感覺?能量回充系統的性能又有多強?透過這次試駕,我們將為讀者解答。

試駕路段:花蓮秧悅美地度假酒店到 Audi 台中展示中心,距離 224 公里,會爬上海拔 3275 公尺的武嶺。

電動車從平地開上武嶺,電量、續航力剩多少?

6 日一早,一行人從花蓮秧悦美地度假酒店出發,開著奧迪 e-tron 55 quattro 車款,準備衝上台灣公路的最高點:海拔 3275 公尺的武嶺。

出發時,電動車預估續航里程為 390 公里。單從距離來看,我們的里程為 224 公里,續航力綽綽有餘,但我們要爬上超過 3000 公尺的高山,電動車有辦法做到嗎?

出發時的續航里程預估:390 公里

經過將近 100 公里的連續上坡,e-tron 順利爬上 3257 公尺高的武嶺。此時,電動車的預估續航里程僅剩 74 公里,電池電量約 40%。重點來了:開啟能量回充系統後,電動車回到平地,可以充回多少電?能順利開回台中嗎?

中橫公路:太魯閣路段一景

開啟能量回充系統,電動車電池回充約 10%

奧迪的能量回充系統為三段式,操作撥片位於方向盤內側的左右邊,概念很像打檔。左邊撥片上有「-」號,開啟後,若沒有踩油門,電池就會自動回充,同時電動車也會減速。撥 1 下,電動車的減速力道為 0.1 G;撥 2 下,電動車減速力道為 0.3 G。而方向盤內部右側有「+」號,它能降低回充段位,若完全關掉,電池就不會自動回充。

而除了操作撥片,腳剎車也有能量回充的功能。因此在一般的市區道路上,駕駛並不需要時常調整操作撥片的段位,僅用腳剎車也能回充動能,操作更簡單、直覺。但在下坡路段,就可以將能量回充系統開啟,概念很像燃油車的檔煞,可以降低踩剎車的次數,減少剎車片的磨耗。

方向盤內側的能量回充段位撥片,右邊為 +,左邊為 -。

過了武嶺後,會有超過 50 公里的連續下坡,因此我們將回充段位開到最大,測試電動車的回充效果。

經過 50 公里的行駛,汽車高度從 3275 公尺下降到海拔約 500 公尺的埔里,電池電量回升到 49%,預估里程從 74 公里回升到 198 公里,開回台中絕對沒問題。另外,除了轉彎時需要透過剎車減速,直線路段幾乎不用踩剎車,能量回充系統就能讓電動車達到良好的減速效果。

下山後,預估續航里程從 74 增加到 198 公里。

在空氣稀薄的高山陡坡,電動車有優異的爬坡性能

回到台中後,汽車預估里程為 151 公里。從出發時的預估 390 公里,扣掉實際行駛的 224 公里,151 公里也很接近理論上的 166 公里,代表 e-tron 系統對里程估算的精確性高,也代表上下坡對總體續航力的影響其實不大。奧迪表示,自己的造車概念是「你爬得上山,你就能夠下得去」,若能將電動車開上山,基本上就不用再擔心續航力的問題。

除了能量回充系統,讓筆者印象深刻的還有「爬坡性能」。筆者曾經開燃油車走過兩次中橫公路,過了大禹嶺之後,在武嶺之前,會有一段很陡的上坡路,而且海拔高度超過 2500 公尺。燃油車引擎透過燃燒燃料獲得動力,但高山空氣稀薄,燃油車爬坡動力比低海拔明顯下降。但駕駛 e-tron 時,它能很順的衝上陡坡,力道完全沒有降低。

台灣公路最高點:武嶺,海拔 3275 公尺。

此外,燃油車時速破百,駕駛會明顯感受到引擎的運轉。但駕駛 e-tron 上高速公路時,卻能無聲無息從 0 加速到 120 公里/小時,完全感受不到引擎的運作。

與燃油車相比,電動車能透過能量回充系統回收能量,因此在市區道路等需要頻繁加減速的環境,電動車的續航力表現會比燃油車優秀;而在上下坡的山區環境,能量回收系統也能將重力位能轉換的過剩動能再充回電池,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透過將電動車開上武嶺與下山的實測,Audi e-tron 的電池電量回充約 10%,能讓汽車再多跑約 40 公里,凸顯電動車輛的高能源效率。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電動車、綠能建設帶動需求,銅成為綠能時代的「新石油」
固態電池、鋰離子電池的差別在哪?一文解析固態電池的 4 大優點
想讓電動車普及,「正極材料」是提升鋰電池能量密度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