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編譯這篇文章】在環保的風潮下,產業界逐漸關注 ESG,投資人也開始將 ESG 列入投資考量。在 ESG 前,其實產業界已在討論永續經營,這兩者都有環保與永續的意涵,但它們之間有什麼差別?(責任編輯:郭家宏)
企業的經營與管理,不只是獲取資本利益,企業對於社會所貢獻的責任也是投資人衡量企業表現的標準之一,近年來各個產業吹起一股 ESG 風潮,你的企業跟上了嗎?
什麼是 ESG?ESG 是由三個字組成的縮寫: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以及公司治理( Corporate Governance),意即企業實現永續投資方案的一套可量化的衡量標準。
隨著影響企業評價的因素日趨複雜,除了資本投資表現,其實還有許多無形的資產,會對企業運作績效以及形象帶來影響,因此也會將永續經營觀念、社會文化的貢獻納入,透過 ESG 指標衡量企業做出的營運績效以及策略方向,並提供投資人與社會大眾一套衡量企業表現的參考依據。
ESG 跟永續經營的差別,在於 ESG 有「量化數據」
不過,ESG 跟企業永續經營時常會是大家容易搞混的概念,因為這兩個都是以「永續經營」的概念出發,雖然這傳達的觀念相近,但如果落到揭露數據及準則上,就能顯現差別。
企業永續通常指的是較廣泛的「為善」,可以牽涉到任何有助於企業關注社會的概念,時常被扣連到三重底線、環境友善等原則,卻沒有一個可以衡量的標準。而 ESG 近年來,在資本市場上已經逐漸取代企業永續的術語,ESG 透過可量化數據指標來定義、衡量企業健全狀態以及穩定程度,也能作為投資人判斷投資對象的一項重要參考。
企業 ESG 表現好,對報酬有正面效益
企業也需要意識到,從企業永續進化為 ESG 的變革是必須的,隨著產業越來越多元與複雜,透過更精確的方式衡量企業效能,可以讓業務運作更加成熟。例如在環境保護方面,透過追蹤碳當量(Carbon equivalent)、能源強度(Energy intensity)、水資源消耗狀況,並制定可量化的永續經營目標,例如減少碳排放、或是達到碳中和等,來達到 ESG 的具體行動。
ESG 成為資本市場衡量績效的一項指標。事實證明,企業若有越好的 ESG 表現,越能有效減少企業風險,提高報酬,並且在面對企業危機時能夠有彈性的應對與管理,確保有更良好的投資表現。然而 ESG 不僅只是數據揭露這麼簡單,「蒐集到的數據有多可靠?」不管是對企業本身、還是對投資人來說,也都會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參考資料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綠電成國際供應鏈的「生存要素」,台灣跟上全球 ESG 腳步了嗎?
【台積、友達、台達都上榜】台廠 ESG 表現如何?權威機構 ISS 首次公布「前 30 強龍虎榜」
ESG 風潮來襲!資誠:家族企業有落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