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建晶圓廠「獅子大開口」要補貼!德媒評價兩極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英特爾建晶圓廠要巨額補貼 德國媒體評價兩極〉;首圖來源:英特爾。)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面對全球晶片荒,歐盟打算打造半導體聯盟,並拉英特爾一起助陣,然而面對對方獅子大開口,光是德國媒體就已對此評價兩極。

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報告, 歐洲還需要 10 年的時間,才可能製造出足以與亞洲和美國領先者匹配的晶片,歐盟的半導體困境,有辦法因英特爾而解決嗎?(責任編輯:藍立晴)

歐盟打造半導體聯盟拉英特爾助陣,不過對方獅子大開口要求巨額補貼,引起德國媒體正反兩極的評價。

英特爾要求歐盟提供 80 億美元補貼

美國半導體龍頭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上週訪問柏林和布魯賽爾,表達有意加入歐洲半導體聯盟和在德國建晶圓廠的意願,不過強調為了與台灣和韓國競爭,前提是政府必須提供 80 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300億元)的補貼。

對投資歐洲有興趣者,只剩英特爾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今天分析說,目前全球只有台積電、三星、英特爾有能力生產先進晶片,前兩家享受母國的規模經濟優勢,對投資歐洲興趣缺缺,只剩下英特爾有意願,儘管技術離前兩者有一段距離。

該報指出,歐洲的半導體想追上亞洲,光蓋晶圓廠不夠,從設計、生產設備到封裝整個產業鏈都必須強化,並擴大原本在感測器和汽車晶片的優勢;給一家企業這麼多補貼是很大的冒險,但如果英特爾不來投資,歐盟除了繼續依賴亞洲沒有其它選擇,毫無翻身機會。

有鑒於晶片產能吃緊的問題未來幾年都無解,該報建議歐盟與英特爾展開談判,在今年夏天前達成建廠的共識。

德財經媒體看衰英特爾:技術不如台積電、三星

不過,另一家德國重要財經媒體「經濟週刊」(Wirtschaftswoche)不看好英特爾的雄心,指出英特爾技術不如台積電和三星,不可能拿到蘋果(Apple)等大廠的訂單,季辛格想自製晶片又寄望代工業務追上競爭者根本不切實際。

季辛格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督促德國政府針對補貼盡快做出決定,「現在是歷史關鍵的一刻,我們還能扭轉下滑趨勢,減少對亞洲廠商的依賴,5 年後就太晚了」。

歐盟為減少對進口產品的依賴,5 日將公布新的工業政策,準備全面強化半導體、雲端、電池芯、氫能源等未來產業的生態系。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英特爾建晶圓廠要巨額補貼 德國媒體評價兩極〉;首圖來源:英特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