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日本超級電腦模擬 戶外不戴口罩同具染疫風險〉)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台灣疫情再次升溫,對於已經鬆懈了大半年、能夠自由外出活動的台灣人來說無非是一大打擊。雖說若沒有戴口罩,無論在室內或室外皆有一定的的群聚感染風險,但實際的比較卻無從得知。
為避免民眾有「在通風室外交談就無染疫疑慮」的誤解,日本用了超級電腦「富岳」計算數據分析,模擬出不戴口罩交談時在室內外的染疫風險。(責任編輯:郭俐伶)
日本「緊急事態宣言」上路後,部分民眾改到公園等戶外場所喝酒,不過,根據日本超級電腦「富岳」所做模擬研究發現,只要不戴口罩,不管是在室內還是戶外交談,同具染疫風險。
日本餐廳內禁酒,民眾改買酒到公園暢飲
日本每日新聞、產經新聞報導,為遏止 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日本政府三度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對象地區 4 都府縣內的供酒餐飲店都被要求暫時停業或停止供酒,進而造成日本民眾改到類似公園等戶外場地飲酒。
一名 47 歲上班族跟兩名同事在便利商店買酒後,到大阪市西區一處公園內喝酒。這名上班族說,比起透過視訊喝酒,還是見面喝比較開心,「如果在戶外喝酒,因為通風良好,也可以算得上是防疫對策」。
雖然民眾認為只要到戶外就能安心,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日本超級電腦富岳,模擬出染疫風險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等組成研究小組利用日本超級電腦「富岳」進行模擬研究,得知不論是在室內還是戶外,都有同樣的染疫風險。
研究小組設想 10 人圍在戶外桌子旁,不戴口罩彼此交談的場景,來推算飛沫散布距離。
富岳模擬結果顯示,30 秒的聊天過程可產生約一萬個飛沫;在戶外無風狀態及面對面交談的狀況下,說話者的飛沫可到達一公尺前方 3 人所在處,特別是正對面的人將受到整體飛沫約一成影響。
如果戶外空間吹起每秒 0.5 公尺到 1 公尺的微風時,飛沫擴散範圍將更廣,在人與人間隔約一公尺時,說話者正面及下風處最多會有 6 人受到飛沫影響,顯示出感染風險比無風狀況更為增加。
室外飛沫受風勢影響,染疫風險不減反增
理化學研究所負責這項模擬研究的坪倉誠說,很多人直覺上會認為戶外安全,但跟室內環境進行比較後,發現感染風險並沒有減少。
坪倉誠說,由於飛沫在戶外受風勢影響更易擴散,「(在這種情況下)所有人的感染風險都會增加」。
他說,不管所處環境是室內還是戶外,只要戴上口罩,能相當程度減少飛沫量,也就可以降低周邊人士染疫風險。
對傳染病相當熟悉的日本富山縣衛生研究所所長大石和德說,就算在戶外,只要不戴口罩近距離交談的話,就會增加染疫風險,希望大家不要心存僥倖在路上喝酒。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日本超級電腦模擬 戶外不戴口罩同具染疫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