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AI、5G、雲端的浪潮下,資料運算量指數成長,如何快速處理海量資料,一直是晶片製造商的核心課題。4 月初,英特爾推出第三代的 Xeon 可擴充處理器,首度整合 AI 加速架構,提供比上一代多 46% 的效能,並導入 SGX 加密運算技術,確保資料處理的安全性。
第三代 Xeon 具備 SGX,提升加密資料的處理速度
今(26)日的分享會中,英特爾台灣業務暨行銷事業群商用業務總監鄭智成表示,第三代 Xeon 內部具備 Intel SGX(Intel Software Guard Extensions)加密空間,透過劃設安全區的方式,讓敏感資料能在此運算,提升資訊安全。過去,加密資料需要經過加密與解密的處理過程,需要有加減密加速卡與更多伺服器,而透過 SGX,使用者不需要使用加減密加速卡,進而提升運算速度。
SGX 應用場域主要在金融與醫療產業,它們比其他產業更強調資安與隱私。第三代 Xeon 具備 TME(Total Memory Encryption,全記憶體加密)與 SGX,能夠同時執行外界隔離與內部隔離,但也能分開使用,提升資料處理的安全性與靈活性。

CPU 可應用的記憶體資源比 GPU 還高,適合用於醫療領域
關於運算性能,根據英特爾提供的數據,第三代 Xeon 的圖形識別速度比 AMD EPYC 7763 快 25 倍,處理 AI 與 ML 的速度是 AMD EPYC 7763 的 1.5 倍,也是 NVIDIA 頂級處理器 A100 GPU 的 1.3 倍。鄭智成表示,這幾年來,市場已經被教育成「AI = GPU」,也就是執行 AI 運算,用 GPU 才能達到高效能。但鄭智成指出,透過 CPU 處理 AI 運算,可使用的記憶體資源比 GPU 多了大約 3 個次方。在實際應用上,醫療影像偏好使用 CPU 處理,因為使用 GPU 處理,就會因為記憶體資源的問題,需要降低解析度或分割影像,可能會失去關鍵細節,影響 AI 的診斷。
最後鄭智成提到,台灣對物聯網設備的需求不斷增加。不同於受到機房保護的伺服器,物聯網設備可能設置於戶外,為了防止雨水與風沙的入侵,伺服器必須密閉,不能使用風散射熱,意味著處理器除了運算效率要高,還要有耐高溫的能力。鄭智成表示,6338T、5320T 與 4310 T 款式的第三代 Xeon 能容許攝氏 100 度的核心溫度,也容許機殼達 70 度,能在惡劣的環境下運算。
產業界需要效能與資安兼具的解決方案
Xeon 系列處理器並非單一產品,而是一套 portfolio,讓英特爾藉此打造軟硬體的產業生態系。目前,全球已有超過 1 億台的伺服器搭載 Xeon 處理器,第三代 Xeon 更提供從雲端、到網路,再到邊緣的解決方案,從 4 月推出至今,已有超過 100 款基於此處理器的設計推出,並得到研華科技、台灣微軟、廣達、緯穎科技等企業採用。
面對 AI 時代暴漲的數據處理需求,企業對處理器運算速度的要求自然不在話下;但除了速度,企業對資安的需求也愈來愈高,特別日前廣達遭軟體綁架集團 REvil 勒索,更是突顯業者強化資安的急迫性。從英特爾的第三代 Xeon,我們能看到科技業對運算速度與資安的同時需求。但除了英特爾,AMD、NVIDIA 也在摩拳擦掌,研發高性能的處理器,未來的處理器市場,仍是多強競爭的局面,將持續推出豐富且先進的解決方案。
英特爾也附上了 GitHub 開源碼:
讓有興趣的讀者,藉此驗證第三代 Xeon 處理 AI 的效能。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英特爾第 11 代桌機處理器在台上市,展現全球生態系實力
英特爾新任執行長:亞洲生產太多晶片,全世界不樂見這情況
從商業模式分析:英特爾進軍晶圓代工,能撼動台積電的地位嗎?